时间: 2025-05-07 19:4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3:49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长安的边关只剩东边的井水,城池在北方的星辰下耸立。
人们共同歌唱着太平的日子,享受着建寅年春天的乐趣。
雪已融化,青山上的树木显露出来,冰层也在黑水的岸边开裂。
草地上迎来了金色的骏马,花丛中陪伴着玉楼中的人。
鸿雁成群飞翔,莺鸟的歌声频频传来。
何时我才能得到升迁,回到柳条新绿的地方?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其诗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意境幽深。
创作背景
《长安早春》创作于初春时节,正值政治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长安早春》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唐代长安的繁华与安宁。诗的开头,孟浩然以“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引入,展现出一种边关肃穆的景象,与后面的春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对比不仅加强了春天的生机,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雪融、冰裂、草迎马、花伴人,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诗句中的“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尤为生动,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最后,诗人以“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融入了个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与个人前途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思考,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成了春天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词测试
诗中“雪尽青山树”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何当遂荣擢”中的“荣擢”指的是什么?
A. 旅行
B. 升迁
C. 结婚
D. 学习
诗中提到的“金埒马”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努力
D. 自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诗人,他们的作品都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孟浩然的诗更为直接朴素,王维则常用隐喻和象征,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两者在风格上互为映衬,共同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