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39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
作者:皎然 〔唐代〕
望远涉寒水,怀人在幽境。
为高皎皎姿,及爱苍苍岭。
果见栖禅子,潺湲灌真顶。
积疑一念破,澄息万缘静。
世事花上尘,惠心空中境。
清闲诱我性,遂使肠虑屏。
许共林客游,欲从山王请。
木栖无名树,水汲忘机井。
持此一日高,未肯谢箕颍。
夕霁山态好,空月生俄顷。
识妙聆细泉,悟深涤清茗。
此心谁得失,笑向西林永。
远望寒水,心中思念在幽静的境地。
高耸的山峰,苍翠的岭脊令人喜爱。
终于见到了栖息的禅师,涓涓细流灌顶。
心中的疑虑一念之间顿时破除,万缘皆静。
世俗的事物如同花上的尘埃,心灵的境界却在空中。
清闲的气质引诱着我的本性,使我忘却烦恼。
希望与你共游林间,想向山王请教。
树木栖息在无名的树上,水从忘机的井中汲取。
这一天我将高高在上,尚不愿意告别箕颍。
夕阳西下,山的景色正好,空中的明月瞬间升起。
我识得那妙音,聆听细泉,领悟深邃的清茶。
此心谁来得失,笑向西林,永远安宁。
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禅理的体悟。
此诗写于皎然求访禅师之际,表达了对清幽山水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其时代正值唐代盛世,文人对自然的探索与禅宗思想的兴起相得益彰。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人》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寒水、苍岭、禅师、细泉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静境地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开篇便以“望远涉寒水”引入,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坚定的旅程,表达了对友人和心灵归宿的思念。
接下来的描写则以自然的景象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高洁与宁静的向往。通过“积疑一念破”的转折,诗人描绘了瞬间的顿悟,显示了禅宗哲学的深刻影响。至于“清闲诱我性,遂使肠虑屏”,则是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释然。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思考。
最后,“此心谁得失,笑向西林永”一句,回归到心灵的自省和宁静,体现了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这种深邃的思考与自然的融合,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幅心灵的风景。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与对禅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寒水”象征什么?
诗中“清闲诱我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夕霁山态好,空月生俄顷”中的“山态好”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