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3:59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作者:皎然(唐代)
一身赍万卷,编室寄烟萝。
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
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
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
全诗的意思是:他身上携带着万卷书籍,书房里寄托着烟雾缭绕的藤萝。砚台的水滴在小池塘中荡漾,书籍的衣裳上种着桑树。吟诗时山中的回声回应,弹奏琴瑟的竹声相和。骑鹤求取儒家学问,深居简出意图何在呢?
皎然,字子晦,唐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善于描写山水田园,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写于皎然送别友人裴秀才前往会稽山读书之际,表达了对友人求学的祝福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书卷气与自然和谐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万卷”描绘了知识的渊博,显示出书籍对于求知者的重要性。随后的“编室寄烟萝”,则将诗人对书房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出沉浸书海的宁静氛围。
“砚滴穿池小”是一句极具形象感的描写,水滴在小池中泛起涟漪,仿佛也在回应着诗人的思绪,暗示着学习与思考的深远延续。接着,诗中“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将自然与文人雅趣相结合,山的回声与竹的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图景,体现了诗人对于山水之间的深厚感情。
最后两句“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则引发读者对隐逸生活的思考。骑鹤象征着高洁的志向,诗人通过对裴秀才未来的祝福,表达出对学术追求的向往与对隐居生活的理解。
整首诗在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书卷、自然及隐逸生活的热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求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整首诗传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求学者深切的祝福与对隐逸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追求理想学问的决心。
诗中提到裴秀才的目的是什么?
“吟诗山响答”中“山”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