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陇头水二首 其二

《陇头水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22:57:18

诗句

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7:18

原文展示:

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征人离乡远征的情景,边陲的秦陇地区对氐羌部落的威逼,征人向未央出征。诗人感慨,耳边传来的幽咽水声,仿佛要割断对君主的思念与牵挂。河水向西流去,带走了悲伤与绝望,向东则勾起对故乡的思念。征途上的旅魂,心中杂乱无章,难以入梦,甚至无法到达咸阳。

注释:

  • 秦陇:指秦国和陇山地区,古代边疆,氐羌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
  • 征人:指出征的士兵。
  • 未央:指未央宫,是汉朝的一个重要宫殿。
  • 幽咽:形容水流细微而悲伤的声音。
  • 旅魂:旅途中的灵魂,指在外漂泊的人的心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与征战情怀,作品风格多表现出对家国的忧虑与思念。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境战乱频繁,士兵频繁出征,诗人以此表达对征人情感与思乡之情的共鸣。

诗歌鉴赏:

《陇头水二首》其二是一首描写征人离乡思乡的诗。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征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边陲的地理环境,暗示了征战的艰辛与危险。接下来的“幽咽水”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情感的象征,表达了离别的苦楚。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旅魂声搅乱”生动地描绘了征人心灵的迷茫与不安,仿佛即使身在征途,心中始终挂念着故乡与朝廷,令人感同身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成功传达了边塞征人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秦陇逼氐羌:描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氐羌族受到秦国的威胁。
    • 征人去未央:士兵向未央出征,暗示着征战的开始。
    •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水声细微而悲伤,象征思念与牵挂。
    •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水向西流去,带走悲伤;向东则唤起对故乡的眷恋。
    •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旅途中的灵魂被搅扰,无法入梦,也无法回到咸阳,表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声比作情感的牵挂,增强了诗的感情深度。
    • 拟人:将水声形容为“幽咽”,赋予水以情感,营造出悲伤的氛围。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征人思乡之苦的深切同情,揭示了战争对人们情感的摧残,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征途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思念与情感,流动的水声引发对故乡的回忆。
  • 征人:代表了在外打拼、为国征战的士兵,承载着家国情怀。
  • 故乡:作为情感归属,象征着温暖、安宁与亲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理环境是哪个地区?
      • A. 秦陇
      • B. 咸阳
      • C. 未央
    2. “幽咽水”象征了什么?
      • A. 冷漠
      • B. 思念
      • C. 战争
    3. 诗人对征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赞美
      • B. 同情
      • C.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但更侧重于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情感基调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友人之新丰 江南曲八首 其七 江南曲八首 其五 谒诸葛祠 独鹤篇 江上羁情 死马赋 北邙篇 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 晚憩南阳旅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字旁的字 包含撕的词语有哪些 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扼喉抚背 豕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循名核实 摇锣打鼓 观于海者难为水 囊橐充盈 饷给 冥极 穿山甲 个人主义 矛字旁的字 宽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