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30
作者: 皎然 〔唐代〕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我不愿意穿着华丽的衣服,胜过那木兰的衣裳。
如今随同秣陵的信使,想要赶到蔡州的坛口。
远处的野寺钟声悠远,春天的山中戒足让人感到寒冷。
归来后逐步学习,恐怕会发现内心难以自持。
作者介绍: 皎然,字子长,晚唐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以写景抒情为主,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生命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上元节期间,诗人友人洪沙弥前往蔡州受戒。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心中的不舍,以及对修行艰辛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感。首联“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表达了诗人对浮华的拒绝,强调了内心的纯粹和质朴。中间两联“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及“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描绘出诗人对友人前行之路的关注,远寺钟声带来一种清幽的意境,春山的寒冷则象征着修行的艰辛。最后两句“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则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期待与不安,表达了成长过程中内心的挣扎与困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赴上元受戒的祝福,渗透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内心修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秣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戒足寒”中的“寒”是指什么?
诗人对华丽衣服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皎然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多展现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歌传统和情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