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2
调笑令
明月。明月。底事才圆便缺。斜辉一片无情。流照罗帏冷清。
清冷。清冷。梦醒半床花影。
明亮的月亮,明亮的月亮,为什么刚圆就又缺了?
斜斜的月光洒落,显得无情。流动的光辉照在冷清的帷帐上。
冷清,冷清,梦醒时只见半床的花影。
“明月”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团圆和思念,尤其是在中秋佳节时。而“圆缺”则是常见的意象,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王倩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作风格多以细腻、柔情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月圆之夜,诗人通过月亮的圆缺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梦境与现实的反思。
《调笑令》通过一个明亮的月亮引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感慨。诗中反复提到“明月”和“清冷”,形成一种孤寂的氛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思念和团圆,而“圆缺”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断的变迁。斜辉照射在冷清的帷帐上,给人一种冷清和无情之感,象征着梦境的消逝与现实的孤独。
诗中“梦醒半床花影”一语,既表达了梦境的美好,又突显出梦醒后的失落与寂寞。王倩通过细腻的意象和苦涩的情感,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梦境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测试:
“明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圆缺”指的是什么?
“梦醒半床花影”中的“花影”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