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2:47
避寇上唐台山
作者:贯休 〔唐代〕
苍黄缘鸟道,峰胁见楼台。
柽桂香皆滴,烟霞湿不开。
僧高眉半白,山老石多摧。
莫问尘中事,如今正可哀。
在苍黄的鸟道旁,山峰之间隐约可见楼台。
柽柳和桂花的香气正纷纷落下,烟霞湿润得难以散开。
高僧的眉毛已半白,老山石多处崩毁。
不必再问世间的事情,如今的景象实在令人伤感。
作者介绍:贯休,字任之,号山僧,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贯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因避难而登上唐台山。诗中反映了避寇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慨,表达了对人世间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避寇上唐台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苍黄缘鸟道”通过对鸟道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苍茫、孤寂的氛围。伴随着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凄美。随着诗句的展开,“峰胁见楼台”则暗示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在大自然中隐约可见,但又显得渺小无力。
接下来的“柽桂香皆滴”则用香气的滴落呈现了一种清新的气息,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然而,紧接着的“烟霞湿不开”却又将这种美好与阴郁的情感相结合,暗示了世事的复杂和不可捉摸。
“僧高眉半白,山老石多摧”则通过高僧的衰老与山石的崩坏,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与自然的更替,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哲思。在最后的“莫问尘中事,如今正可哀”中,诗人将个人的悲哀与人世的纷扰结合,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情感上则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写与对人世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僧”是指什么?
A. 高僧
B. 普通人
C. 小和尚
D. 学者
“莫问尘中事”的意思是什么?
A. 问世事
B. 不必在意世俗的事情
C. 关注尘世
D. 忘记一切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给人什么感觉?
A. 热闹
B. 伤感
C. 喧嚣
D. 消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避寇上唐台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贯休更强调了对人世的感慨,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贯休的诗中有更多的忧伤情绪,而王维的作品则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洒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