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32
一川黄浊写昆崙,
苦恨南溪不尽吞。
三老亦知行意速,
时时插竹记沙痕。
一条浑浊的河流描绘出昆仑山的轮廓,
我痛苦地恨不得南溪能永远流淌。
三位老者也知道我的行程意图很快,
他们时常在竹林中插上竹子,记录下沙滩的痕迹。
“昆仑”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常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无上的尊贵和美丽。而“南溪”则常常与流逝的时间和生命的无常相联系。三老知晓行意,可能隐喻智慧与人生的理解。
作者介绍:朱槔,字子华,号三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水和山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水景抒发对人生无常与自然之美的思考。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开篇通过“黄浊”的河流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浑浊的水流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呈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昆仑山的高耸与水流的低沉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此对比中不仅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接下来的“苦恨南溪不尽吞”,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不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受。
后两句则转向对智慧和记忆的思考。三老的出现,象征着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索,而“插竹记沙痕”则隐喻了对过往经历的珍视和记录。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记忆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智慧和记忆的珍视,集中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黄浊”主要描述的是:
A. 清澈的水流
B. 浑浊的水流
C. 山川的壮丽
D. 生命的短暂
诗中提到的“三老”象征着:
A. 年轻人
B. 智慧的存在
C. 自然的力量
D. 诗人的朋友
“时时插竹记沙痕”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记录时间的流逝
B. 描绘自然的美
C. 追求财富的生活
D. 对生命的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