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2:21
减字木兰花 花
作者: 苏轼 〔宋代〕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美丽的花,花瓣如玉房金蕊般娇嫩,应该在如玉人般纤细的手中才显得合适。月光朦胧,微风轻拂,花香温柔,醉人之际,长发垂落在耳边。感谢春天的辛勤劳动,这花的颜色不是鲜红,而是宛如玉一般的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苏轼常以自然景象和生活情趣为题材,书写对美的向往和感悟。这首诗通过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赞美。诗中的“玉红”暗示了花的内敛和高雅,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文、书、画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苏轼的作品常常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被贬的时期。诗中渗透着诗人对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这首诗以“花”为主题,运用华丽的修辞和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头两句通过“玉房金蕊”描绘出花朵的娇嫩,暗示出它与“玉人”之间的美好联系,仿佛只有在这样纤细的手指之间,花朵的美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现。接下来的“淡月朦胧”与“微微弄袖风”则营造出一种轻松、恬静的氛围,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温柔。诗人通过“温香熟美”进一步深化了花香的迷人,营造出一种醉人的意境。
最后两句“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则表达了对春天劳动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花的颜色,隐喻了生命的丰富与多样。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表现出苏轼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细腻观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感激,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与细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花的娇美,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在诗中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表现出诗人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玉房金蕊”形容的是:
A. 皎洁的月光
B. 花的娇美
C. 女子的手指
诗的最后两句意在表达:
A. 花的颜色
B. 对春天的感激
C. 对花的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但苏轼的诗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