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9:38
寒食雨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我来到黄州,已经过了三次寒食节。
年年都想珍惜春光,但春天总是匆匆去,不容我们留恋。
今年又碰上了苦雨,已经两个多月的秋天显得萧瑟。
我卧在床上,听见海棠花的声音,泥土污浊了燕子的白雪。
暗中偷走了时间,夜深人静时才感到力气真有。
何曾像病中的少年,病起时头发已经白了。
春江水想要流入我的屋子,雨势却依旧不断。
小屋就像一只渔舟,浑浑噩噩在水雾和云彩中。
空荡荡的厨房煮着寒菜,破旧的灶台烧着湿苇。
谁知道这是寒食节,只见乌鸦叼着纸片。
君王的门深锁在九重天上,坟墓却在千里之外。
也想为穷途末路而哭泣,但死灰已是无力再吹起。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广泛流传,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和婉约并重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寒食节,他通过描绘个人的生活境遇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身遭遇的感慨。
《寒食雨二首》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与对春天的眷恋。诗中反复提到“寒食”,不仅是对节日习俗的回忆,更是对生命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苏轼用“苦雨”“秋萧瑟”来渲染气氛,通过“春江欲入户”的描写,表现了春水的涌动与生机,但又被雨势阻挡,隐喻着人生的种种不如意。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窘迫,尤其是“谁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流露出对节日的淡淡哀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特别是最后几句“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不仅表达了对权力的无奈,也映射出对人生意义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生火做饭
B. 吃冷食
C. 赏花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快乐
B. 无奈与失落
C.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