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

时间: 2025-04-26 03:14:13

诗句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

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13

原文展示: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白话文翻译:

北山的广智大师,刚从都城归来,虽然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日期,却还是适时地返回了。渌净堂前的竹子在秋天里迎来了白云。不知道这其中有何缘由,仿佛每一天都没有你。

注释:

  • 渌净:清澈的;指水清澈见底。
  • 堂前竹:指的是在大厅前面种植的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
  • 秋期:秋天的时节;这里暗指一个约定的时间。
  • 赴白云:迎向白云,意指脱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
  • 缘底事:不知其原因;诗人对事物的无奈与不解。
  • 一日可无君:一日的时间里,是否可以没有君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白云”常常用来指代隐逸的生活,古代文人往往向往隐居于山水之间,远离官场的纷扰。诗中隐含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柔和的抒情诗。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曾因政争被贬,最终在隐居生活中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之后的某个秋天,他在北山的隐居生活中,思念友人并感叹世事无常。诗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白云和秋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诗句简练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诗中的“渌净堂前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秋期赴白云”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超然的态度。诗人在自然景色中,透过外在的美景,反观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活的沉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广智大师从都城归来,说明他在外游历,暗示了他对尘世的回归。
  2. 过期而归,时率开:尽管已经超过约定的时间,但他依然适时返回,反映出一种随和的态度。
  3.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描绘了清澈的竹子和秋天的白云,营造出自然宁静的画面。
  4. 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仿佛每一天都变得无趣。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竹子和白云比作高洁的情趣与理想的追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 对仗:诗句中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清雅。
  • 白云:象征超脱、自由、理想生活。
  • 秋天:象征生命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渌净堂前竹”象征什么?

    • A. 欲望
    • B. 高洁与坚韧
    • C. 财富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念?

    • A. 亲人
    • B. 友人
    • C. 自然
  3. “秋期赴白云”中的“白云”指代什么?

    • A. 官场
    • B. 隐逸的生活
    •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注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两者的风格虽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与前人对酌醉中 重午酒边四句书宜晚 筠溪八景诗·徐凫蛟瀑 次前韵酬王景云见和三首 次韵和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赋虚谷黄子羽所藏吴山西墨兰三章 次韵剡张知录见寄 次韵云岫偶成 真珠帘(四时怀古夏词) 敬赋虚斋孙君容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维制 张家长,李家短 嗡嗡 曰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贼头狗脑 尾生丧身 仰告 作梵 虫字旁的字 三槐九棘 包含壁的成语 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拿不出手 車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五男二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