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6:43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
作者: 崔铉 〔唐代〕
边陲万里注恩波,
宇宙群芳洽凯歌。
右地名王争解辫,
远方戎垒尽投戈。
烟尘永息三秋戍,
瑞气遥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载运,
更观俗阜与时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安宁与国家富强的感慨。边陲的万里土地上充满了恩泽,宇宙间各地的花朵都在齐声歌唱。右边的土地上诸王争相解辫,远方的军营也都放下武器。烟尘已经平息,三秋的戍楼也安静下来,瑞气远远地在九折河上空清晰可见。我们共同遇到了圣明的时代,经过千年运势的变迁,更能看到民风的富裕与时代的和谐。
崔铉(约公元850年-约910年),字子良,号复斋,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迁居于江南。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抒发爱国情怀。
此诗创作于宣宗时期,正值国家安定、边疆恢复的时代,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恢复与民众安宁的期盼与赞美。
这首《进宣宗收复河湟诗》通过清新优美的意象与气势磅礴的语言,描绘了国家在宣宗统治下的安定与繁荣。诗的开篇以“边陲万里注恩波”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广袤的边疆因国家的治理而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宇宙群芳洽凯歌”更是深化了这种喜悦的情感,展示了人民欢欣鼓舞、齐心协力的场景。
在诗的中段,作者提到“右地名王争解辫”,生动地描绘了战乱的历史已经过去,各地王公贵族纷纷解开象征敌意的辫子,表明和平的到来。而“远方戎垒尽投戈”则强调了战士们放下武器,选择和平与团结的决心,令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最后两句“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圣明君主的赞美,及对繁荣兴盛局面的期待。整首诗不仅有对历史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述边疆的安定与人民的幸福,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国家繁荣的期待。整体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选择题:诗中提到“右地名王争解辫”,这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烟尘___三秋戍”,填入适当的词语。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战争的赞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