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4:39
韩愈的《和归工部送僧约》原文: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汝既出家还扰扰,何人更得死前休。
早就知道这都是自我束缚的囚徒,如果不学习而是随波逐流就会白头到老。你既然已经出家了,为什么还要这样纷扰不安,又有谁能在临终前得到安宁呢?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诗文以情感真挚、思想深刻著称,是古文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此诗写于韩愈与一位出家僧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僧人出家后仍心浮气躁的失望与忧虑,借此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修行的期待。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自我束缚与内心纷扰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早知皆是自拘囚”直指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常常由于自身的选择而陷入无形的束缚,体现了韩愈对人生的犀利洞察。接下来的“如果不学习而是随波逐流就会白头到老”,则进一步强调了自我修行与学习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生活中应有独立的思考与追求。
诗中的对话式语气使得情感更为真切,传达出对僧人出家后仍旧心烦意乱的惋惜,质问其出家后为何仍旧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表现了对他人生命状态的关心与无奈。最后一句“何人更得死前休”则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在生命的尽头,真正的安宁与平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状态。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韩愈深厚的哲理思考,也表达出他对人生态度的严谨与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困惑与修行的真正意义,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韩愈在诗中提到“自拘囚”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出家”主要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放纵,而韩愈则通过深思熟虑的方式探讨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