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焦山

《题焦山》

时间: 2025-05-04 04:22:55

诗句

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

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22:55

原文展示:

题焦山 张耒 〔宋代〕

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 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

白话文翻译:

焦山像一只伏着的龟,千百年来沉浸在碧绿的波浪中。 抬头向北望向大海,尾巴支撑着壮丽的金刹。 我听说城东的楼阁,美景每天都在眼前。 松树和杉树像毛发一样,人们在这里上下穿梭。 我想带着浮丘公,占据龟壳自由地潜游。 仙风似乎在引导我,金阙或许可以一访。

注释:

  • 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山形似龟。
  • 伏龟:比喻焦山形状像一只伏着的龟。
  • 碧浪:指江水或海水。
  • 北顾海:向北望向大海。
  • 金刹:指寺庙的塔或建筑。
  • 城东楼:指镇江城东的楼阁。
  • 浮丘公:传说中的仙人。
  • 仙风:指仙人的风范或气息。
  • 金阙:指仙境或天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焦山的自然美景,并融入了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张耒在游览焦山时,被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所吸引,遂作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焦山的美景,还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焦山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焦山的自然美景和神秘氛围。诗中“焦山如伏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焦山的形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举头北顾海”则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壮阔的胸怀。后文通过对城东楼、松杉和人物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希望与浮丘公一同潜游,体现了对自由和超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 —— 焦山像一只伏着的龟,千百年来沉浸在碧绿的波浪中。这里用“伏龟”比喻焦山的形状,用“碧浪”形容江水的颜色。
  2. “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 —— 抬头向北望向大海,尾巴支撑着壮丽的金刹。这里“北顾海”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金刹壮”则描绘了焦山上的寺庙建筑。
  3.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 —— 我听说城东的楼阁,美景每天都在眼前。这里“城东楼”指镇江城东的楼阁,“秀色日相向”形容楼阁的美景。
  4.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 —— 松树和杉树像毛发一样,人们在这里上下穿梭。这里用“数毛发”比喻松杉的茂密,用“人物见下上”形容人们在山中的活动。
  5.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 我想带着浮丘公,占据龟壳自由地潜游。这里“浮丘公”是传说中的仙人,诗人希望与他一同潜游,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6.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 —— 仙风似乎在引导我,金阙或许可以一访。这里“仙风”指仙人的风范或气息,“金阙”指仙境或天宫,诗人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焦山如伏龟”、“松杉数毛发”等,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如“仙风如见引”,赋予仙风以人的行为,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焦山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仙境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超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焦山:比喻为伏龟,形象生动。
  • 碧浪:形容江水的颜色,给人以清新之感。
  • 金刹:指寺庙建筑,增添了庄严感。
  • 城东楼:指镇江城东的楼阁,展现了美景。
  • 松杉:比喻为毛发,形容其茂密。
  • 仙风:指仙人的风范或气息,增加了神秘感。
  • 金阙:指仙境或天宫,体现了对仙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焦山如伏龟”一句,用什么比喻焦山的形状? A. 伏龟 B. 飞鸟 C. 巨龙 D. 猛虎 答案:A

  2. 诗中“举头北顾海”一句,诗人向哪个方向望去?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答案:D

  3. 诗中“欲携浮丘公”一句,浮丘公是谁? A. 诗人朋友 B. 传说中的仙人 C. 历史人物 D. 诗人自己 答案:B

  4. 诗中“仙风如见引”一句,仙风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 B. 仙人的风范或气息 C. 山风 D. 海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的自然美景,并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题焦山》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仙境的向往,而苏轼的赋则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简赠欧阳伯威二绝句 次韵酬答陈席庆伯见贻二首 向监税以前韵见贻复用韵答之 舟中二首 送前始兴谢令二首 其二 感怀 留衢州王彦博周钦止徐审知 挽周畏知二首 对菊有作 病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淑着 放荡不羁 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怀敌 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事书 花移木接 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步如风 包含滨的词语有哪些 时来运转 机耕 草字头的字 兴微继绝 癶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侯服玉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