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智光禅伯

《送智光禅伯》

时间: 2025-07-29 17:03:43

诗句

万事归一衲,曹溪初去寻。

从来相狎辈,尽不是知音。

乞食林花落,穿云翠巘深。

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7:03:43

原文展示:

万事归一衲,曹溪初去寻。
从来相狎辈,尽不是知音。
乞食林花落,穿云翠巘深。
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智光禅伯的送别之情。万事都归于一位出家人,曹溪的禅宗之路初次寻访。从前交往的人都不是知己。乞讨的身影在林间花落之际,穿越云层的深山之中。希望能再见到您,传授我祖师的心法。

注释:

  • 万事归一衲:表示一切事务最终都归于一位出家人,强调出家人应超越世俗纷扰。
  • 曹溪:指的是曹洞宗的发源地,曹溪是禅宗的重要流派之一,意在表示向智光禅伯学习。
  • 相狎辈:形容与自己交往的人,往往不是知己。
  • 乞食:出家人以乞讨为生,体现了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 翠巘:指高山,象征着禅宗的清净和深远。
  • 祖师心:指的是禅宗祖师的心法和真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贯休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尤其以七言绝句闻名。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贯休送别智光禅伯时,表达了对禅理的追求及对知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是送别诗,更是贯休对禅宗思想的深刻反思。开头的“万事归一衲”一句,直接点明了出家人的追求与归宿,体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诗人提到“曹溪”,不仅是对地理的指认,更是对禅宗文化的推崇。贯休以“相狎辈”来表达自己与世俗交往的失落感,暗示在喧嚣中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这种孤独感在“乞食林花落”中愈加明显,乞讨的生活寓意着对物质的放弃,反映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的后两句“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表达了渴望与智光禅伯重聚的心情,期待能领悟更深的禅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贯休对禅宗的认同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万事归一衲”:一切事务都汇聚于出家人,强调出家人的清净。
    2. “曹溪初去寻”:首次前往曹溪,寻求禅宗的真谛。
    3. “从来相狎辈”:过去交往的人都不是知音,表现孤独感。
    4. “乞食林花落”:乞讨的生活与自然融合,体现出出家人的平和。
    5. “穿云翠巘深”:深山高峰,象征着禅宗的追求。
    6. “终希重一见”:期待与智光禅伯的重聚,渴望学习。
    7. “示我祖师心”:希望能领悟禅宗的真谛。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世俗与出家人的对比)、象征(翠巘象征高远的追求)等手法。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禅宗的追求与对知己的渴望,表现出出家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万事:象征世俗的繁杂。
  • 一衲:代表出家人,象征清净。
  • 曹溪:禅宗的象征,体现高深的禅理。
  • 乞食: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对物质的超脱。
  • 翠巘: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曹溪”指的是哪个宗派的发源地? A. 禅宗
    B. 道教
    C. 佛教

  2. “乞食林花落”中,乞食的含义是什么? A. 乞讨生活
    B. 自给自足
    C. 追求财富

  3. 诗中提到的“祖师心”指的是什么? A. 祖先的遗愿
    B. 禅宗的真谛
    C. 个人的情感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 诗词对比

    • 《送智光禅伯》与《题西林壁》: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沉思,但贯休更侧重于禅宗的哲理,而苏轼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贯休诗文集》

相关查询

湖寺清明夜遣怀 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 黄陵庙 赠人 我思何所在 钓鱼 江南 石头城 书院二小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署尾 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赏高罚下 包含熬的成语 包含洽的词语有哪些 无孔不入 贿货公行 隶字旁的字 家亡国破 闲鸥野鹭 上哲 田夫野叟 青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巾字旁的字 右面 肉字旁的字 边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