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32
夜起
作者: 黄遵宪 〔清代〕
千声檐铁百淋铃,
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
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
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
万家酣睡几人醒?
在雨水横洒、狂风呼啸的夜晚,屋檐上响起了千百声滴水的声音,雨势稍稍停了下来。此时我正期待着鸡鸣时分,天色将明,可又被湖面上惊起的白鹅所惊扰。夜色沉沉,日子在这样的阴霾中过了很久,残月微弱的光辉下,星星也显得寥寥无几。我独自站在昏暗的房间里,四周苍茫,万家灯火阑珊,入睡的人们又有多少能醒来呢?
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政治家,致力于维新变法,倡导变革。其诗风受到晚清现实主义的影响,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夜起》创作于黄遵宪的晚年,正值清朝的动荡时期,诗人面对国家的困境与个人的孤独,诗中展现出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处境的沉思。
《夜起》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象与诗人内心感受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千声檐铁百淋铃”描绘出雨夜的声响,显得极为生动,营造出了一种阴沉的气氛。随后,诗人期待着鸡鸣带来的光明,然而“又惊鹅击海东青”则突显了宁静的被打破,暗示着现实的无常与不可控。
沉重的阴霾和稀少的星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抑郁与孤独。在“斗室苍茫吾独立”中,诗人以自我为中心,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感觉。最后一句“万家酣睡几人醒”让人感受到深夜的寂静与人们对现实的麻木,这种孤独感更是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雨”、“风”、“月”、“星”塑造出一种沉重的夜晚氛围,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苦闷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沉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展现了在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夜起》的作者是谁?
诗中“沉阴噎噎”是描述什么样的天气?
“万家酣睡几人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