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饮马窟

《饮马窟》

时间: 2025-05-03 23:55:06

诗句

长城饮马窟,饮马马还惊。

宁知呜咽水,犹作宝刀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5:06

原文展示: 长城饮马窟,饮马马还惊。宁知呜咽水,犹作宝刀鸣。

白话文翻译: 在长城的饮马窟边,马儿饮水后仍然惊恐不安。谁能知道那呜咽的流水声,仿佛是宝刀在鸣响。

注释:

  • 饮马窟:指长城边供马饮水的地方。
  • 呜咽水:形容水声悲凉,如同哭泣。
  • 宝刀鸣:比喻水声激昂,如同宝刀出鞘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约1296-1370),元代诗人,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边塞的景象,通过饮马窟和呜咽水的意象,表达了边塞的荒凉和军旅的艰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长城边塞的荒凉景象。首句“长城饮马窟”直接点明了地点,而“饮马马还惊”则通过马儿的惊恐不安,暗示了边塞的不安定和军旅的艰辛。后两句“宁知呜咽水,犹作宝刀鸣”则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水声比作宝刀鸣响,增强了诗歌的悲壮气氛,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城饮马窟”:直接点明了地点,长城边的饮马窟,是边塞的典型景象。
  • “饮马马还惊”:通过马儿的惊恐不安,反映了边塞的不安定和军旅的艰辛。
  • “宁知呜咽水”:用“呜咽”形容水声,赋予水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 “犹作宝刀鸣”:将水声比作宝刀鸣响,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悲壮气氛。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水声比作呜咽,赋予水以人的情感。
  • 比喻:将水声比作宝刀鸣响,增强了诗歌的悲壮气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城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反映了边塞的荒凉和军旅的艰辛。

意象分析:

  • 饮马窟:边塞的典型景象,象征着边塞的荒凉和军旅的艰辛。
  • 呜咽水:赋予水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 宝刀鸣:将水声比作宝刀鸣响,增强了诗歌的悲壮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饮马窟”指的是什么? A. 长城边供马饮水的地方 B. 长城边的战斗地点 C. 长城边的休息地点 答案:A

  2. 诗中的“呜咽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A

  3. 诗中的“犹作宝刀鸣”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杨维桢《饮马窟》: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边塞的壮丽和军旅的豪情,而杨维桢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边塞的荒凉和军旅的艰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边塞景象的诗歌,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人月圆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一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六 越州歌二十首 其四 汴都纪行 嵩山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一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十五 昝舍人锦江泛舟 万安殿夜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轻驶 斜倾 包含古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嫁送 一盘散沙 工字旁的字 口谈道德,志在穿窬 气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贝锦萋斐 贪生恶死 灭虢取虞 仙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