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1:2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5:46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中,许多花卉都很可爱,但其中可爱的却很多。晋代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自李唐时期以来,世人都喜欢牡丹。而我独爱莲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洗涤于清水中而不显妖艳。莲花的茎干中通外直,没有蔓延和枝叶,香气远播而愈加清香,亭亭玉立,清洁高雅,可以远观却不可亵玩。菊花的爱,我认为是隐逸之美;牡丹的爱则是富贵之象;而莲花则象征着君子的品德。唉!对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鲜有人提及;而对莲花的热爱,又有谁与我相同呢?对牡丹的喜爱,似乎人人皆然。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颐翁,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书法家。他的学说影响深远,提倡“格物致知”,强调道德修养与自然的和谐。
《爱莲说》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宋代士人对品德、气节以及自然美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
《爱莲说》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独特描写,周敦颐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推崇与对世俗繁华的轻视。诗中提到的菊花与牡丹作为对比,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取向:菊花的隐逸与莲花的君子之德,构成了他理想中的人格理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既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世风的批判。周敦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借助莲花的形象,表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了内在品德的重要性。整首诗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哲理又富有诗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周敦颐
c) 李唐
“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什么样的品质?
a) 富贵
b) 高洁
c) 妖艳
在诗中,周敦颐认为谁的爱好较少?
a) 菊花
b) 莲花
c)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