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爱莲说

《爱莲说》

时间: 2025-05-07 01:25:46

爱莲说

诗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5:46

原文展示: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中,许多花卉都很可爱,但其中可爱的却很多。晋代的陶渊明独爱菊花;自李唐时期以来,世人都喜欢牡丹。而我独爱莲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洗涤于清水中而不显妖艳。莲花的茎干中通外直,没有蔓延和枝叶,香气远播而愈加清香,亭亭玉立,清洁高雅,可以远观却不可亵玩。菊花的爱,我认为是隐逸之美;牡丹的爱则是富贵之象;而莲花则象征着君子的品德。唉!对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鲜有人提及;而对莲花的热爱,又有谁与我相同呢?对牡丹的喜爱,似乎人人皆然。

注释:

  • 出淤泥而不染:莲花生长在泥土中,却不被污泥污染,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中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强调其自然之美。
  • 亭亭净植:形容莲花挺立而洁净的姿态。
  • 亵玩:轻慢地玩弄,表示对花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颐翁,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书法家。他的学说影响深远,提倡“格物致知”,强调道德修养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爱莲说》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宋代士人对品德、气节以及自然美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爱莲说》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独特描写,周敦颐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推崇与对世俗繁华的轻视。诗中提到的菊花与牡丹作为对比,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取向:菊花的隐逸与莲花的君子之德,构成了他理想中的人格理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既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世风的批判。周敦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借助莲花的形象,表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了内在品德的重要性。整首诗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哲理又富有诗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陆草木之花:指各种植物中的花卉,强调种类繁多。
  2. 可爱者甚蕃:可爱之花很多,说明花卉的美丽。
  3. 晋陶渊明独爱菊:提到陶渊明,突出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4.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说明自唐代以来牡丹受到大众喜爱,反映社会风尚。
  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明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强调莲花的纯洁。
  6. 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花的自然美,没有矫揉造作。
  7.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容莲花的高洁与坚韧。
  8. 香远益清:强调莲花的香气愈加清新。
  9. 亭亭净植:描绘莲花的姿态,给人以美的感受。
  10.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强调对莲花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比作君子,隐喻其高洁品德。
  • 对仗: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不同花卉的比较,突出莲花的独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高洁、纯真与君子之德。
  • 菊花:象征隐逸、淡泊名利。
  • 牡丹:象征富贵、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周敦颐
    c) 李唐

  2. “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什么样的品质? a) 富贵
    b) 高洁
    c) 妖艳

  3. 在诗中,周敦颐认为谁的爱好较少? a) 菊花
    b) 莲花
    c) 牡丹

答案:

  1. b) 周敦颐
  2. b) 高洁
  3. a) 菊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
  • 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与自然的描写中展现个体的独立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周敦颐的《爱莲说》与陶渊明的《饮酒》均体现了高洁的个人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强调君子的品德,后者则注重隐逸生活的洒脱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周敦颐相关的研究论文及著作。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实之读邸报四首 其一 杂题十首 赠高九万并寄孙季蕃二首 其二 乍归九首 其八 哭梁运管 答郑闽清 发岳市三首 耄志十首 戏答同游 再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酒的成语 无恶不作 闹花灯 石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三点水的字 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马字旁的字 高枕无忧 识趣 片字旁的字 兵荒马乱 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包含抚的成语 男觋 宿楚 破浪乘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