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野寺

《野寺》

时间: 2025-08-03 22:24:59

诗句

野寺看红叶,县城闻捣衣。

自怜痴病苦,犹共赏心违。

高阁正临夜,前山应落晖。

离情在烟鸟,遥入故关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2:24:59

野寺

作者: 韩偓 〔唐代〕

原文展示:

野寺看红叶,
县城闻捣衣。
自怜痴病苦,
犹共赏心违。
高阁正临夜,
前山应落晖。
离情在烟鸟,
遥入故关飞。

白话文翻译:

在乡野的寺庙中观看红叶,
在县城里听到捣衣的声音。
我自怜病痛的苦楚,
却仍与内心的愉悦相违背。
高阁正值夜幕降临,
前山的夕阳应该已落下。
离别的情思随着烟雾中的鸟儿,
遥远地飞向故乡的关口。

注释:

  • 野寺:指乡野中的寺庙,环境清幽,适合赏景。
  • 红叶:秋天的红色树叶,常象征着美丽与短暂。
  • 捣衣:指女子在家里捣衣服的声音,代表日常生活的情景。
  • 自怜:自我怜悯,感到悲伤和痛苦。
  • 痴病苦:沉迷于病痛的苦楚。
  • 高阁:高楼阁楼,通常是眺望的地方。
  • 落晖:夕阳西下的光辉。
  • 离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烟鸟:烟雾中的鸟儿,象征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对“红叶”的描写使人联想起“红叶愁”的传统意象,常用于表现离别的伤感。此外,诗中提到的“故关”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具有浓厚的乡愁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唐代诗人,字宗道,号惟白,世称韩惟白。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交融,使他的诗作更具深度。

创作背景:

《野寺》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在外游历之际,身处乡间寺庙,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个人病痛的自怜,体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野寺》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开篇以“野寺看红叶”引入,既描绘了秋日的美景,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接着“县城闻捣衣”,将乡野与县城的生活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自怜的情绪愈加明显,对病痛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

后半部分“高阁正临夜,前山应落晖”,使用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两句“离情在烟鸟,遥入故关飞”,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鸟儿象征着自由与离别,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展现出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寺看红叶:在乡间的寺庙里,看着秋天红艳的树叶,营造出一种安静而美好的氛围。
  2. 县城闻捣衣:在远处的县城中,听到女子捣衣的声音,暗示着平常生活的琐碎与忙碌。
  3. 自怜痴病苦:诗人自我怜惜,感到病痛的折磨,体现出内心的无奈与苦涩。
  4. 犹共赏心违:尽管身处美丽的秋景中,但内心的愉悦却与自己的痛苦相违背,形成对比。
  5. 高阁正临夜:高楼在夜幕降临之际,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夜色的来临。
  6. 前山应落晖:前山的夕阳应该已经落下,强调了时间感与孤独感。
  7. 离情在烟鸟:思念之情随烟雾中的鸟儿飘散,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8. 遥入故关飞:离情远飞向故乡的关口,展现出对故土的深切渴望。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自怜痴病苦”与“犹共赏心违”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矛盾;“离情在烟鸟”中的“烟鸟”则赋予了鸟儿以情感,使其成为思念的载体。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个人病痛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苦楚的无奈,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短暂,常与离别相联系。
  • 烟鸟:象征离别、思念,鸟儿的自由飞翔让人感到遥远的思乡之情。
  • 高阁:代表着思考与眺望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野寺”指的是哪种地方? A. 城市
    B. 乡野的寺庙
    C. 学校
    D. 农田

  2. “离情在烟鸟”的意思是什么? A. 离别的思念如鸟儿般自由
    B. 离别只是一种感觉
    C. 离别让人感到快乐
    D. 离别与痛苦无关

  3. 诗人自怜的原因是什么? A. 因为风景美
    B. 因为病痛的折磨
    C. 因为心情愉悦
    D. 因为离别的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离愁别绪,诗中对兄弟的思念情感与韩偓的思乡情怀相呼应。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情感,与《野寺》的离愁相似,但李白更注重直接表达情感,而韩偓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和黄觉民四首 和因上人三首 国清化人示寒山 送董令升舍人归朋溪二首 送许判官志仁 青玉案(送无为守张文伯还朝)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春日偶成 追和东坡老昌言喜雨呈同官 玉楼春(和令升正月五日会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轶事遗闻 辰字旁的字 良针 密裁 洞房花烛 披麻救火 损有余补不足 抗世 俯首帖耳 世路风波 包含投的成语 欠字旁的字 廉节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