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7:31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黄庭坚 〔宋代〕
子瞻堂堂,出於峨眉,
司马班扬。金马石渠,
阅士如墙。上前论事,
释之冯唐。言语以为阶,
而投诸云梦之黄。
东坡之酒,赤壁之笛,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解羁而归,紫微玉堂。
子瞻之德,未变於初尔,
而名之曰元佑之党,
放之珠厓儋耳。
方其金马石渠,
不自知其东坡赤壁也。
及其东坡赤壁,
不自意其紫微玉堂也。
及其紫微玉堂,
不自知其珠厓儋耳也。
九州四海,知有东坡。
东坡归矣,民笑且歌。
一日不朝,其间容戈。
至其一丘一壑,则无如此道人何。
这首诗赞颂了苏轼(子瞻)的人格和才华。苏轼出身于峨眉,像司马迁那样杰出,拥有金马石渠的声望。他在朝廷上讨论政事,像冯唐那样,言辞犀利,直抵要点。他的诗酒和赤壁之笛融汇成了他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嬉笑还是愤怒,都转化为文字。他在紫微星的庙宇中安享归隐的生活,而他的人品始终如一,尽管被称为元佑之党,却依然被贬至珠厓和儋耳一带。即使身处金马石渠,他仍未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东坡赤壁;当他在东坡赤壁时,却不知已是紫微玉堂;而在紫微玉堂,又不知已是珠厓儋耳。九州四海的人们都知道东坡的名字,东坡归来时,民众欢笑歌唱。一日不朝,便可安放兵戈。即使在一丘一壑之间,也无人能与这样的人相比。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乃苏轼的好友和文学上的继承者。他的诗风以清新、高远著称,常融入哲理与情感。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创作于黄庭坚对苏轼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之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云与文化氛围。苏轼经历了多次贬谪,黄庭坚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以及对其遭遇的惋惜。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深情地描绘了苏轼这一历史名人的品格和才华。作者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苏轼的身世、品德和影响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提到的“金马石渠”与“紫微玉堂”相互辉映,形成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反映出即使身处权贵之地,苏轼仍然以其真实的自我面对外界的评判与误解。
诗中“九州四海,知有东坡”一句,展现了苏轼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力,尽管他在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其人格魅力与文才依旧受到世人的推崇。最后的“无人能与此道人何”则是对苏轼精神的最高褒赞,强调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整首诗围绕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展开,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仰之情和对其遭遇的惋惜,强调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东坡先生真赞三首》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黄庭坚
C. 李白
D. 杜甫
“金马石渠”象征什么?
A. 贫困
B. 权势显赫
C. 自然景观
D. 友谊
诗中提到的“紫微玉堂”代表什么?
A. 典雅的住所
B. 战争的地方
C. 诗人的故乡
D. 友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