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4:24
宿广惠寺
鸦啼残照下层城,
僧舍初寒夜气清。
风乱竹枝垂地影,
霜乾桐叶落阶声。
不遑将母伤今日,
无以为家笑此生。
都下苦无书信到,
数行归雁月边横。
在层城的残阳下,乌鸦啼叫,
寺院的僧舍里,初秋的寒意渐浓,夜空清冷。
风吹乱了竹子的枝条,影子垂落到地面,
霜冻使得桐树的叶子干枯,落在台阶上发出声响。
无法抽出时间去思念母亲的伤痛,
无从对家人展露笑颜,面对这一生的无奈。
都城里苦苦没有书信传来,
几行归雁在月边飞过。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诗人黄庭坚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对家庭、亲情的思考与感怀。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普遍的,尤其是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生活现状的无奈。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在诗歌上承袭了苏轼的风格,强调个性与情感,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宿广惠寺》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时值其身处佛教寺庙,面对寂静的环境与夜晚的清寒,诗人回忆起对母亲的思念,表达出对家庭的愧疚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宿广惠寺》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寺庙中思考人生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用“鸦啼残照”描绘出一个孤独而又宁静的场景,乌鸦的叫声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僧舍初寒夜气清”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夜晚的清冷与初秋的寒意相结合,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加清寂。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风乱竹枝”和“霜乾桐叶”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竹影和落叶似乎也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尤其是“霜乾桐叶落阶声”,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也隐喻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奈。
情感的转折出现在“不遑将母伤今日”,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无法给母亲带来欢乐,甚至连思念的时间都没有,流露出深深的愧疚与无力感。最后两句“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则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归雁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月光下的孤雁带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母亲的牵挂,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与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深思与对亲情的眷恋,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无奈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愧疚,同时也反映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令人动容。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渗透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鸦啼残照”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宁静
d) 疲惫
填空题:诗中“风乱竹枝垂地影”描绘了环境的____与_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归雁”象征着对家庭的思念。(对/错)
《静夜思》 vs 《宿广惠寺》: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与孤独的意象来表达思乡情,而黄庭坚的《宿广惠寺》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对亲情的思考,传达出更为复杂的内心情感。两首诗虽然主题相近,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黄庭坚及其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