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2:18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仙署棣华春,当时已绝伦。
今朝丹阙下,更入白眉人。
重振高阳族,分居要路津。
一门科第足,五府辟书频。
鸷鸟得秋气,法星悬火旻。
圣朝寰海静,所至不埋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早秋时节,送别杨侍御归朝的情景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的开头提到昔日仙气缭绕的官署,令人感叹不已;如今在朝廷的丹阙之下,杨侍御显得更加出众。接着,诗人寄希望于杨侍御能够重振家族的声威,开创光明的前途。诗中描绘了一门科举出众的景象,显示出对于学业与权势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秋季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机遇的到来。最后,诗人祝愿在这个安宁的时代,杨侍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顺利如意。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感悟。刘禹锡在政坛上也颇具声望,曾任多职,政治生涯颠沛流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早秋时节,送别好友杨侍御回朝时所作。正值唐代中期,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频繁,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好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与杨侍御之间深厚的友情。诗的开头,刘禹锡通过“仙署棣华春”描绘了昔日的繁华,暗示着当时的政治环境与理想状态,令人遐想。他用“白眉人”来称呼杨侍御,表现出对其智慧与经历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重振高阳族”,不仅反映了对杨家未来的期许,也折射出诗人对家族荣誉的重视,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向往和对个人奋斗的鼓励。“鸷鸟得秋气,法星悬火旻”,这两句通过秋天的意象,传达了时光的流逝和新机遇的到来,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变化。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送别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刘禹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思考的深邃,体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与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反映出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友情、理想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个人情感,也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环境与人文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眉人”指的是谁?
A. 刘禹锡
B. 杨侍御
C. 高阳族
诗中“重振高阳族”意味着什么?
A. 要求杨家回归
B. 希望杨家声望再起
C. 让高阳族消失
“鸷鸟得秋气”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希望与机遇
C.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禹锡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