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时间: 2025-05-07 16:52:18

诗句

仙署棣华春,当时已绝伦。

今朝丹阙下,更入白眉人。

重振高阳族,分居要路津。

一门科第足,五府辟书频。

鸷鸟得秋气,法星悬火旻。

圣朝寰海静,所至不埋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2:18

原文展示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仙署棣华春,当时已绝伦。
今朝丹阙下,更入白眉人。
重振高阳族,分居要路津。
一门科第足,五府辟书频。
鸷鸟得秋气,法星悬火旻。
圣朝寰海静,所至不埋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早秋时节,送别杨侍御归朝的情景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的开头提到昔日仙气缭绕的官署,令人感叹不已;如今在朝廷的丹阙之下,杨侍御显得更加出众。接着,诗人寄希望于杨侍御能够重振家族的声威,开创光明的前途。诗中描绘了一门科举出众的景象,显示出对于学业与权势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秋季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机遇的到来。最后,诗人祝愿在这个安宁的时代,杨侍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顺利如意。


注释

  • 仙署: 指神仙的宫殿,这里用来形容官府的华丽。
  • 棣华: 指棣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丹阙: 指朝廷,丹色的阙楼象征着皇权。
  • 白眉人: 指年长而有智慧的人,这里指杨侍御。
  • 高阳族: 指杨侍御的家族,寓意声望和权力。
  • 科第: 指科举考试的名次。
  • 鸷鸟: 指猛禽,象征着秋天的气息。
  • 法星: 指法律和规矩的象征。
  • 寰海静: 形容国家太平,海内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感悟。刘禹锡在政坛上也颇具声望,曾任多职,政治生涯颠沛流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早秋时节,送别好友杨侍御回朝时所作。正值唐代中期,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频繁,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好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与杨侍御之间深厚的友情。诗的开头,刘禹锡通过“仙署棣华春”描绘了昔日的繁华,暗示着当时的政治环境与理想状态,令人遐想。他用“白眉人”来称呼杨侍御,表现出对其智慧与经历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重振高阳族”,不仅反映了对杨家未来的期许,也折射出诗人对家族荣誉的重视,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向往和对个人奋斗的鼓励。“鸷鸟得秋气,法星悬火旻”,这两句通过秋天的意象,传达了时光的流逝和新机遇的到来,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变化。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送别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刘禹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思考的深邃,体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署棣华春: 描述了当年官场的繁华与美丽。
  2. 今朝丹阙下: 现今在朝廷之下,表明杨侍御的地位。
  3. 更入白眉人: 进一步强调杨的智慧与成就。
  4. 重振高阳族: 希望杨侍御能够让家族再次兴旺。
  5. 分居要路津: 表达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6. 一门科第足: 形容杨家人才辈出,科举成就显赫。
  7. 五府辟书频: 希望有更多机会得到重用。
  8. 鸷鸟得秋气: 用秋季的意象象征时机的到来。
  9. 法星悬火旻: 表示法律的明亮,国家的安定。
  10. 圣朝寰海静: 形容国家的太平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仙署”“鸷鸟”等意象,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 诗中句式工整,表现出严谨的结构和音韵美。
  • 意象: 秋天、官署等意象的运用,体现出诗人对时光和理想的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反映出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友情、理想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仙署: 象征官场的繁华与理想。
  2. 丹阙: 代表权力与朝廷的象征。
  3. 鸷鸟: 秋天的象征,代表机遇与奋斗。
  4. 法星: 代表法律与公正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个人情感,也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环境与人文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眉人”指的是谁?
    A. 刘禹锡
    B. 杨侍御
    C. 高阳族

  2. 诗中“重振高阳族”意味着什么?
    A. 要求杨家回归
    B. 希望杨家声望再起
    C. 让高阳族消失

  3. “鸷鸟得秋气”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希望与机遇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禹锡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禹锡传》

相关查询

满江红 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韵 峡州 朝天菊 邢台怀古 坐睡 自鸣山 至节日建州会詹士元 赠谢彦翔 赠觉师 再和求首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守结尾的成语 粟秩 齐紫 止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泥猪癞狗 精耀 竹篱茅舍 豆字旁的字 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箭拔弩张 夺其谈经 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断金零粉 袒肩 包含快的成语 虚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