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4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40:03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
朱门虽易地,玉树有馀阴。
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
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在上国的庭院前,栽种的草是从汉水的浔阳移来的。
虽然朱门已经换了地方,玉树依然在这里留下了阴影。
艳丽的色彩凝聚而成,清香让人难以再次寻觅。
光华如同少年佩戴的饰品,柔软如同美人的心肠。
惋惜晚霞中蕴含着远方的思念,独自吟唱在空旷的幽境中。
寄托我对知音的期望,愿与你共奏那在风中响起的琴声。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脱俗、风格多样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的蕙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蕙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开头两句以“上国庭前草”和“移来汉水浔”描绘了蕙兰的来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朱门与玉树的对比,传达出社会地位的转变,而美丽的蕙兰依然生长,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诗中“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描绘了蕙兰的美丽与香气,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再现的佳境。后面的“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则通过意象的对比,反映出美与情感的交织,呈现出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最后两句“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诗人孤独地吟唱,表达了对知音的深切期盼,寄托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这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深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蕙兰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它折射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汉水”是指哪个河流?
“寄言知音者”中的“知音”指什么?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