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4:12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
作者: 于尹躬 〔唐代〕
至日行时令,登台约礼文。
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
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
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
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
在至日这一天,按照时令,登上台阶准备礼文。
官职称为伯的赵氏,能辨别五方的天气云彩。
听到昼漏初发的声音,阳光也开始渐渐分开。
司天的官员为这一年做准备,手持简书走出人群。
天子恩惠普及万物,生灵承载着圣君的恩德。
未来必定会有吉祥的瑞兆,繁荣昌盛再次回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的“至日”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节气,代表着阳光的极盛。而“司天”则是古代对天象负责的官员,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作者介绍
于尹躬,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诗风清新,常以自然和季节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夏至时节,反映了古代对节令的重视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提及的“司天”官员象征着对气象的观察和记录,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是一首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时令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夏至这一重要节气,展现了古人对气候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对时令的崇重。开篇提到“至日行时令”,即强调了天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认同。
接下来的“登台约礼文”则展示了古代官员在节气到来时所应准备的礼仪,体现了社会对传统的重视。诗中提到的“官称伯赵氏”,不仅指代了一位具体的官员,亦暗含了对具有气象知识的人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学与知识的尊重。
全诗以“惠爱周微物”作为情感的顶点,展现了天子对万物的关爱,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望。在“长当有嘉瑞”一句中,诗人寄托了对未来繁荣昌盛的期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惠爱周微物”与“生灵荷圣君”的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积极向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至日”指的是哪一天的节气?
A. 冬至
B. 夏至
C. 春分
D. 秋分
诗中提到的“官称伯赵氏”是什么意思?
A. 赵家人
B. 一位气象官员
C. 诗人的朋友
D. 一位农民
“惠爱周微物”中“惠爱”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天子的恩惠
C. 民众的爱戴
D. 自然的恩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南至日》更强调社会责任与节气的重要性,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便是对《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的分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