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癸酉八月同百丈中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

《癸酉八月同百丈中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

时间: 2025-07-28 17:27:50

诗句

九仙沤和汤,浴此二水牯。

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

道途开十方,瓢杓汲万古。

欲问源从来,大雄山有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7:50

原文展示:

癸酉八月同百丈中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
九仙沤和汤,浴此二水牯。
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
道途开十方,瓢杓汲万古。
欲问源从来,大雄山有虎。

白话文翻译:

在癸酉年八月,我和百丈中禅师在温汤中作了一首小诗,献给九仙舜公。
九仙的泉水和温泉交融在一起,洗浴这两股水流。
主人并不刻意去操心,冷热各得其所。
通往道理的道路在四方展开,瓢和杓子汲取着万古的源泉。
如果想问这水的源头从何而来,大雄山上有老虎。

注释:

  1. 九仙:指的是九位神仙,常用于道教文化中,象征长生和智慧。
  2. 沤和汤:沤是泉水,和是温泉,二水在此交融。
  3. 施心:施加心思,操心。
  4. 道途:指的是修道的途径。
  5. 瓢杓:古代用来舀水的器具,象征取水的工具。
  6. 万古:形容时间长久,源远流长。
  7. 大雄山: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山,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典故解析:

“九仙”在道教中具有重要意义,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此为题,表达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向往。“大雄山有虎”可以引申为一种自然的力量与神秘,常常用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擅长词、诗,作品中常表现出洒脱的个性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癸酉年八月,黄庭坚与百丈中禅师共同沐浴于温汤之际,因而作诗。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北宋时期,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交流思想,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温汤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开篇以“九仙沤和汤”直接引入温汤的美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着“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则体现出一种随和的态度,暗示在生活中不必过于操心,顺其自然,冷热自会找到平衡。

“道途开十方,瓢杓汲万古”描绘了求道过程的广阔与深远,表现了对智慧与真理的渴求。最后一句“欲问源从来,大雄山有虎”则寓意着自然力量的神秘与不可知,暗示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未知的挑战和考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温泉的自然魅力,更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反映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态度与对道理的追求。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九仙沤和汤:描绘温汤的美好,暗示其神秘与灵性。
    • 浴此二水牯:洗浴在这两股水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人无施心:主人不拘泥于形式,随和自然。
    • 冷暖各得所:冷热自然调和,体现了生活的智慧。
    • 道途开十方:修道的道路是广阔的,象征着无尽的探索。
    • 瓢杓汲万古:取水的工具,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求与积累。
    • 欲问源从来:想要追问水源的来历,体现了对本源的探求。
    • 大雄山有虎:暗示自然的力量与神秘,隐喻人生的挑战。
  2. 修辞手法

    • 比喻:九仙、温汤等意象的使用,形成了自然与人之间的隐喻。
    • 对仗:诗的结构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水流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3.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哲学的思考,表达了顺应自然、追求真理的想法,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1. 九仙:象征智慧与长生,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2. 温汤:作为自然的象征,代表着温暖、舒适与和谐。
  3. 瓢杓:象征着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工具,体现了求知的渴望。
  4. 大雄山: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神秘,暗示人生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是来自哪里?

    • A. 大海
    • B. 九仙山
    • C. 大雄山
    • D. 温汤
  2. 诗中“主人无施心”意指什么?

    • A. 主人很忙
    • B. 主人随和自然
    • C. 主人不爱干净
    • D. 主人心情不好
  3. “瓢杓汲万古”表达了什么?

    • A. 对时间的感慨
    • B. 对知识的渴求
    • C. 对水的依赖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癸酉八月同百丈中禅师温汤作小诗呈九仙舜公》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涉及自然,但黄庭坚更注重人生哲理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描绘自然的壮美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投周益公 同友人乘舟 题养拙轩 题薛景石瓜庐 题石门洞 题林氏学海楼 题李氏山亭 题李商叟半村堂 题方上人房古梅 题东山道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显开头的成语 致养 老调重谈 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皿字底的字 金字旁的字 摧拨 所费不资 戒结尾的成语 江汉之珠 动物淀粉 情投契合 長字旁的字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二字旁的字 同患难,共生死 肀字旁的字 包含鞠的词语有哪些 坐上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