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淡黄柳·咏柳

《淡黄柳·咏柳》

时间: 2025-04-26 06:35:03

诗句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

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03

原文展示:

淡黄柳·咏柳
作者:纳兰性德 〔清代〕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
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作者在柳树下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自己刚刚醒来,秋天已经悄然来临。窗外的阳光斜照,一棵柳树下,蝉声依旧哀怨,似乎在诉说离别的愁苦。那飘动的柳絮仿佛是随风而来的浮萍,令人感到空虚而凄凉。作者劝诫自己不要轻易折断那垂柳的枝条,因为曾经的情感纠葛使他心生怨恨。最后,诗人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场景:曾经热闹的地方,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红板桥,裙摆溅起的水花,伴随晨风和残月,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情景。

注释:

  • 三眠未歇:指的是刚刚醒来,前一夜未眠。
  • 乍到秋时节:突然之间,秋天已经来临。
  • 斜阳:夕阳西下,阳光斜照。
  • 蝉更咽:蝉的叫声更加凄凉,似乎在哀鸣。
  • 灞陵:指的是古地名,常用来比喻离别。
  • 絮己为萍:形容柳絮在风中飘荡,像浮萍一样随风而去。
  • 苏小:指苏小小,是一个历史上的悲情人物,寓意深远。
  • 游冶章台客:指游玩的人,章台是古代游乐场所,象征着繁华与喧嚣。
  • 红板桥:指桥的颜色和材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容若,满族人,清代著名词人。他以词作闻名于世,作品风格婉约、细腻,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纳兰性德生活在清初,社会动荡,诗词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淡黄柳·咏柳》创作于秋季,正值作者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许是因离别、思念而作。诗中的情景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尤其是在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淡黄柳·咏柳》以其清新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幅秋日的画面。开篇的“三眠未歇”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略显忧郁的氛围中,仿佛作者刚刚从梦境中醒来,意识到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乍到秋时节”则是对季节变换的感叹,突显出秋天的来临带来的无形压力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中的柳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蝉鸣的“更咽”,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日欢乐的怀念。接下来的意象“絮己为萍”,巧妙地将柳絮与浮萍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漂泊感和无根之感。

“长条莫轻折”一句,寓意深刻,劝诫自己在感情上应更加珍惜,不要轻易放弃。最后的“红板桥空,溅裙人去”,则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仿佛曾经热闹的场景已成为过往,叹息与孤独感愈发明显。这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思念的苦涩,透过表面,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眠未歇:指刚醒,暗示夜的漫长与忧伤的积累。
  • 乍到秋时节: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一树斜阳蝉更咽:阳光斜照,蝉声凄切,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曾绾灞陵离别:提及离别的痛苦,隐喻着人际关系的疏远。
  • 絮己为萍风卷叶: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无根的漂泊。
  • 长条莫轻折:劝诫自己珍惜目前的事物。
  • 苏小恨倩他说:暗指情感的复杂,可能的误会与不甘。
  •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描绘了繁华的落幕,游玩的客人已不复存在。
  •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残余的美好已逝去。
  • 依旧晓风残月:最后的意象,带来一种无尽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絮比作浮萍,暗示漂泊与无依。
  • 拟人:蝉声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日情景的怀念。用柳树作为象征,反映出人生中的离别与无常,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情与离别,代表着思念与无奈。
  • :象征夏天的结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象征成熟与凋零,暗示着人生的变化。
  • 红板桥:象征曾经的繁华与往日的热闹,现如今却只剩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淡黄柳·咏柳》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纳兰性德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苏小”指的是谁?

    • A. 一个历史人物
    • B. 一种花
    • C. 诗人的朋友
  3. “长条莫轻折”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爱情的珍惜
    • B. 对友情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以自然景色与情感交融为主题。
  • 《离骚》(屈原):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淡黄柳》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与愁苦,但李白的作品更为直白,纳兰性德则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纳兰性德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次虎头岩酬寄路中丞 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登洛阳故城 闻歌 王居士 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一作津亭送张崔侍御府散北归) 经故丁补阙郊居 送韩校书 忆长洲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比特 偶变投隙 如左右手 鳃鳃过虑 包含僚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艰难险阻 耳字旁的字 节妇 前站 含齿戴发 东抄西袭 形影相吊 包含弦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