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9:34
并世有硕儒,方雅镇流俗。
幸厕籍湜伦,韩门仰培沃。
暌离过廿稔,失喜访灵麓。
拙工倚大匠,隐栝到曲木。
奉手请旧业,蒿目悼危局。
俯仰身世感,愀焉轸心曲。
小子有狂言,勤拳效忠告。
古称不朽三,造物靳庸福。
南菁经解编,东华史宬录。
传讽遍海内,学子丐膏馥。
投簪味道腴,勤学资先觉。
甄文重流别,姚李踵芳躅。
孔传刊伪文,班书证疑读。
遐哉千祀业,悉数屡更仆。
葵心倾太阳,匪曰智卫足。
公当勉加饭,弟子行抱蜀。
当今社会有许多优秀的儒者,他们的风范可以镇压庸俗。幸而我能成为其中一员,仰望韩愈的门庭,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滋养中。离开学术界二十多年,失去了昔日的乐趣,想亲访那灵秀的山林。我的技艺拙劣,依赖于伟大的工匠,隐藏在那曲折的树木里。恳请重拾旧业,感叹如今的危局。仰望身世感慨,内心深感忧愁。年轻人们常有狂言,勤奋地发出忠告。古人称之为不朽三,造物主给予了他们该有的幸福。南方的菁华在于经典的阐释,东华的历史在于详尽的记录。讽刺之作传遍四海,学子们向往着甘美的风味。投笔写道的滋味丰富,勤奋学习使人先知。甄氏的文风重在流派,姚李的芳名如影随形。孔子的学说中有伪文,班固的书中留下疑惑。悠久的事业历经千年,几经更迭却仍在。葵心向阳,不是因为智慧的保护。老师当更加努力,弟子们应当怀抱理想。
作者介绍:吴庆坻,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雅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其老师葵园师的交流中,表达了对学术的追求和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暌离过廿稔”表明作者在外经历的时光,带着对文化的渴望与感慨。
吴庆坻的《甲辰仲冬赋呈葵园师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诗中,作者以博学的儒者自居,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敬仰。开篇便以“并世有硕儒,方雅镇流俗”引入,展现了他对当代学者的尊敬与追随。通过对韩愈的仰望,体现出对先贤的崇敬,而“暌离过廿稔”则暗示了作者对学术界的割舍与思念。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从对古代文人的称颂,到对自身技艺的谦逊,再到对当今学术风气的忧虑,层层推进。尤其是“孔传刊伪文,班书证疑读”,直指当代学术中的伪作与误读,显示了作者对学术诚信的重视与追求。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多次提到自然元素,如“葵心倾太阳”,不仅象征着追求光明的精神,也隐喻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学习的态度。通过这些意象,作者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状况紧密结合,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代学术与文化的深刻反思,激励着后人继续追求真理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对当下学术环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学习的执着和对真理的追求。作者通过对自我与社会的反思,激励后人持续探索与追求知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硕儒”指的是什么?
“暌离过廿稔”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葵心倾太阳”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吴庆坻的《甲辰仲冬赋呈葵园师其二》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在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代的反思,但吴的诗更为内省,关注个人与学术的关系,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与民生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