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4:10
蓦山溪•舟中残月
作者:彭孙遹 〔清代〕
芙蓉湖畔,点点喧津鼓。何处是归程,轻鸥外一声柔橹。香销酒薄,早是不成眠,怪好月,故相撩,枕畔时来去。方晖圆景,摇曳纷无数。风勒水声寒,又激起吴歌凄楚。夜长梦短,此意有谁知,算只有,广寒人,知我伤心处。
在芙蓉湖边,水边传来点点的喧闹声。归家的路在哪里呢?只有轻鸥在外轻声划水。酒香渐散,早已无法入眠,怪只怪这美好的月亮,常常撩拨我心,令我在枕边思绪万千。明亮的月光摇曳,映照着无数动人的景色。夜风凛冽,水声寒冷,仿佛又激起了吴地的哀歌。漫漫长夜,短暂的梦境,这份忧伤又有谁能理解?唯有那月宫中的嫦娥,知晓我心中的苦楚。
彭孙遹,字子华,号佩弦,清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本诗写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作者在舟中独自思索,感受到孤独与伤感,故而作此词以抒发内心情感。
《蓦山溪•舟中残月》是一首表达孤独与忧伤的诗词。诗人通过描绘湖畔的自然景色,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开头描绘了芙蓉湖畔喧闹的景象,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轻鸥划水的声音,虽是柔和,却也让人感受到归家的渴望与无奈。
“香销酒薄”表现了诗人饮酒后的迷茫与失眠,月光的美丽则成了他心中难以忘却的惆怅。在这一夜,诗人不仅面对自然的美丽,更是在思考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尤其是结尾提到的“广寒人”,把嫦娥作为倾诉对象,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孤独感,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归属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伤情怀。
诗中提到的“广寒人”是指谁?
A. 诗人
B. 嫦娥
C. 轻鸥
D. 吴歌
诗中“香销酒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D. 喜悦
诗人在哪种环境下写下这首诗?
A. 山中
B. 船上
C. 城市
D. 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