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5:59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作者: 钱起 〔唐代〕
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
名与玄珠出,乡宜昼锦还。
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几年间我为学问而努力,终于一次性通过了那贤士的关卡。
名声如同美丽的珍珠出现在世间,回到故乡正如白昼的锦绣般辉煌。
在莲舟上共宿于河边,柳树的岸边朝着家乡的山去。
我渴望见到宁静的亲人与孝顺的儿子,穿着儒生的衣裳,年幼却聪慧。
这首诗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反映,诗中表达了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家庭的思念,似乎隐含了许多读书人对前途的期待与对故乡亲人的眷恋。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明,江苏人,唐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许多读书人追求功名,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李栖桐的祝贺与对自己未来的展望。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朋友李栖桐考取功名的祝贺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诗人在开篇提到“几年深道要”,不仅表明了自身求学的艰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期待与重视。“一举过贤关”则是对李栖桐成功的肯定,并且“名与玄珠出”将功名与珍珠相提并论,突显了名声的珍贵和难得。“乡宜昼锦还”意象生动,描绘了李栖桐归乡时的荣耀,仿佛白昼的锦绣般灿烂。
接下来的描写中,莲舟与柳岸的意象,渗透着温柔的乡愁,仿佛在描摹归乡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联以“欲见宁亲孝”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对家庭和睦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儒家思想中对亲情和孝道的重视。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朋友的祝贺,同时也反映了读书人心中的理想和对未来生活的构想,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成功的渴望与对家庭的深切思念,体现了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强调了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贤关”指的是什么?
“名与玄珠出”中的“玄珠”象征什么?
诗人渴望见到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