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冷池怀古(余别有序刻石)

《清冷池怀古(余别有序刻石)》

时间: 2025-07-27 21:12:27

诗句

区囿三百里,常闻驷马来。

旌旗朝甬道,箫鼓燕平台。

追昔赋文雅,从容游上才。

竹园秋水净,风苑雪烟开。

牛祸衅将发,羊孙谋始回。

袁丝徒伏剑,长孺欲成灰。

兴废由所感,湮沦斯可哀。

空留故池雁,刷羽尚徘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12:27

原文展示

《清冷池怀古(余别有序刻石)》
作者:李德裕 〔唐代〕

区囿三百里,常闻驷马来。
旌旗朝甬道,箫鼓燕平台。
追昔赋文雅,从容游上才。
竹园秋水净,风苑雪烟开。
牛祸衅将发,羊孙谋始回。
袁丝徒伏剑,长孺欲成灰。
兴废由所感,湮沦斯可哀。
空留故池雁,刷羽尚徘徊。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三百里广阔的地方,常常听到驷马奔腾的声音。
旌旗在朝堂的甬道上招展,箫声和鼓声在燕台上回荡。
我追忆往昔,赋诗文雅,悠然自得地游玩于此。
竹园的秋水清澈见底,风中的雪烟轻轻飘扬。
牛的灾祸即将来临,羊的孙子们也已开始策划。
袁氏的剑只是在暗处伏击,长孺的心愿则即将化为灰烬。
兴亡的感受来自于内心的感触,沦陷的局面令人悲哀。
唯有那故池中的大雁,仍在水面上徘徊,刷动着羽毛。

注释

  • 区囿:指围起来的区域,这里指广阔的地方。
  •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象征着繁华与热闹。
  • 旌旗:指军旗,象征着权威与地位。
  • 箫鼓:古代乐器,代表欢庆的音乐。
  • 竹园风苑:指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牛祸羊孙:暗示着社会动荡与阴谋。
  • 袁丝:可能指代某种隐患或敌人。
  • 长孺:指长辈或有权势的人,象征着权力的无常。
  • 湮沦:指消逝与没落。
  • 故池雁:指故地的留存,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得,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清冷池怀古》写于李德裕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曾经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冷池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纠葛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一个清冷的池塘景象,隐喻了历史的兴衰与人事的无常。开篇的“区囿三百里”展现了广阔的背景,而“驷马来”则暗示着往日的繁华与热闹,与后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昔日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淡然与从容,体现了他对文化与艺术的热爱。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中开始透露出社会动荡的气息,如“牛祸衅将发,羊孙谋始回”,暗示了政治的危机与阴谋的酝酿。“兴废由所感,湮沦斯可哀”一句,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感。这种感慨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悲哀。最后一句“空留故池雁,刷羽尚徘徊”,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令人感到心中一阵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区囿三百里:描绘了一块开阔而宁静的地方。
  2. 常闻驷马来:引入了往日繁华的印象。
  3. 旌旗朝甬道:象征着权威与荣耀。
  4. 箫鼓燕平台:音乐与欢庆的意象,表明昔日的繁荣。
  5. 追昔赋文雅:表达了对文化的热爱和自我陶醉。
  6. 竹园秋水净: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恬静。
  7. 风苑雪烟开: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诗意。
  8. 牛祸衅将发:暗示着社会的危机与潜在的冲突。
  9. 羊孙谋始回:描绘了阴谋的开始,增加了紧张感。
  10. 袁丝徒伏剑:暗示着潜伏的危险。
  11. 长孺欲成灰:表现了权力的无常与虚幻。
  12. 兴废由所感:感叹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感受相互交织。
  13. 湮沦斯可哀:对历史消逝的悲痛感叹。
  14. 空留故池雁:象征着历史的遗留与无情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兴衰比作池塘中的水,流动而不可逆转。
  • 拟人:通过“刷羽尚徘徊”,赋予大雁情感,表现对过往的留恋。
  • 对仗:如“牛祸衅将发,羊孙谋始回”,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兴亡无常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对文化与生命的敬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时间的流逝。
  • :代表着过往的记忆与无情的现实。
  • 驷马、旌旗、箫鼓:象征着权力、繁荣与文化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区囿三百里”中“区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围起来的区域
    • C. 一种乐器

    答案:B

  2. “牛祸衅将发”暗示了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社会动荡与阴谋
    • C. 个人的悲剧

    答案:B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历史的感慨与反思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通过国破家亡的感慨,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无奈;而李德裕则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对兴亡的深刻思考。两者都隐含着对历史的情感,但各自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德裕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 瑞鹧鸪·观潮 雨中花 雨中花·前题,用书舟体 雨中花·戊寅荷花生日社集 雨中花 雨中花 出盆兰就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卢猎 朱颜翠发 雄华 包含巾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东家丘 提手旁的字 海暴 井室 疋字旁的字 苏格兰 大事完毕 包含悫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跋前疐后 草草率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