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6:32
送张中丞入台从事
唐·李德裕
驿骑朝天去,江城眷阙深。
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阴。
泽国三千里,羁孤万感心。
自嗟文废久,此曲为卢谌。
快马朝着天子去,江城的阙门深深在望。
夜色中的明珠先行握住,芳香的桂花恰好离开阴影。
泽国的土地绵延三千里,心中万般感慨与孤独。
我自叹文风已废,此曲应是为了卢谌而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惟中,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他以才华横溢和直言不讳著称,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德裕送别张中丞之际,张中丞即将入朝为官,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文风衰退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与文化环境的思考。
《送张中丞入台从事》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体现了李德裕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以“驿骑朝天去”写送别的场景,描绘出一种急促、庄重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忙碌。接下来,提到“江城眷阙深”,让人感受到一种牵挂与留恋,江城的深阙仿佛在映衬着友人即将离去的孤独感。
诗中“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阴”这一句运用意象的转换,把夜晚的宁静与桂花的芬芳结合在一起,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重与惜别。而“泽国三千里,羁孤万感心”则表达了作者对广阔土地的思考与个人孤独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真切地反映出一种身在繁华却心生惆怅的复杂心理。
最后两句自感“文废久”,体现了李德裕对当时文风的失落与对历史的追思,借卢谌的才情来引发对自身才华与时事的反思,显得既沉重又深刻。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折射出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展现了李德裕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对文人精神的追思,反映了李德裕对当时政治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孤独感的深刻体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珠”象征什么?
A. 时光
B. 美好事物
C. 朋友
诗人对卢谌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忘记
B. 敬重
C. 嘲讽
“泽国三千里”中“泽国”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江南
C. 西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张中丞入台从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描写送别与展望未来的诗作,但李德裕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文风的感慨,而王之涣则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