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9:11
玉泉山寻望湖亭不见云已圮矣与友饮其址
作者: 冯元仲 〔清代〕
石梁过溪去,木末一孤亭。
剩有阶苔碧,不知湖草青。
闻曾留玉辇,因共倒银瓶。
酣醉寻归路,桃源付窅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和友人在玉泉山的孤亭中饮酒,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却发现亭子已然破落,湖面也不再清晰。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作者介绍:冯元仲,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蕴含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次与友人游玩时,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惋惜。
这首诗通过对玉泉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石梁和孤亭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然而接下来的“剩有阶苔碧”,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亭子的破败,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以此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伤感。
“闻曾留玉辇”一句,提及了往昔的辉煌,突显出诗人对曾经繁华的感慨。最后,诗人借酒消愁,以“酣醉寻归路”带出一种醉中无畏的洒脱,尽管对生活感到迷茫,但仍希望能在迷雾中找到归途,最终以桃源的意象结束,指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辇”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权贵与繁华
C. 友情
D. 现实生活
诗中“剩有阶苔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怀念
C. 失落
D. 向往
诗人最后提到的“桃源”寓意是什么?
A. 现实的困扰
B. 逝去的岁月
C. 理想的生活
D. 友情的真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