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宝安清明

《宝安清明》

时间: 2025-04-27 07:16:27

诗句

江边荒草自清明,久客思归计不成。

丘陇十年无孝子,兵戈万死有孤生。

身当病后哀歌短,家自亡来骨肉轻。

未论故园豺虎窟,穷途魑魅尚纵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6:27

原文展示:

宝安清明
作者: 李成宪 〔明代〕

江边荒草自清明,
久客思归计不成。
丘陇十年无孝子,
兵戈万死有孤生。
身当病后哀歌短,
家自亡来骨肉轻。
未论故园豺虎窟,
穷途魑魅尚纵横。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边的荒草在清明时节显得格外凄凉,
我在外漂泊多年,思乡之情却无从实现。
十年来,乡间的丘陵上再也没有孝顺的儿子,
战乱中无数人死去,留下的只是孤零零的生命。
我身患重病,悲伤的歌声变得短促,
自家亡故后,亲人也变得无足轻重。
更不用提故乡那如豺狼虎豹般的险恶环境,
在我穷困潦倒之时,妖邪鬼魅依旧横行无忌。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天,祭祖扫墓的日子。
  • 久客: 长期在外的人,指离家很久的游子。
  • 丘陇: 指山丘和土坡。
  • 孝子: 孝顺的子女。
  • 兵戈: 战争与武器。
  • 孤生: 孤独的生存。
  • 哀歌: 悲伤的歌声。
  • 亡来: 指亲人已经去世。
  • 豺虎窟: 比喻危险的地方。
  • 魑魅: 古代神话中的鬼怪,象征邪恶之物。

典故解析:

  • 清明: 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的日子,也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兵戈万死: 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带来的生离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成宪,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悲凉的诗风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了战乱与动荡带来的苦痛。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因长期在外而思乡,感慨家国的沦落与亲情的淡薄,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宝安清明》是一首充满凄凉与哀伤的诗作。诗人以“江边荒草自清明”开篇,勾勒出一个荒凉的清明节场景,既是对传统祭祖习俗的反思,也是对自己身处的孤独与无奈的深刻感受。接着,诗人提到“久客思归计不成”,将个人的漂泊与对故土的渴望结合,表现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乡村的惨状,“丘陇十年无孝子”,让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家庭破裂与人心冷漠。对于“兵戈万死有孤生”的描写,更显现出战乱中人们的孤独与无助,生死无常让人痛心不已。随后,诗人直面病痛和亲人离世的现实,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最终,诗人以“未论故园豺虎窟”揭示出故乡的险恶环境,展现出在绝望中对未来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深刻,意象鲜明,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人性冷漠的深刻思考,堪称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边荒草自清明: 描述清明节时江边的荒草,暗示生死与故土的凄凉。
  2. 久客思归计不成: 表达了长期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无奈无法归去。
  3. 丘陇十年无孝子: 乡村的孝顺后代因战乱而消失,展现家庭伦理的崩溃。
  4. 兵戈万死有孤生: 战争造成的死亡无数,却只留下孤独的生命。
  5. 身当病后哀歌短: 自身重病,悲伤的歌声也变得短促,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6. 家自亡来骨肉轻: 家族亡故后,亲情变得无足轻重,突显孤独感。
  7. 未论故园豺虎窟: 故乡环境如豺狼虎豹般险恶,暗示无处可归。
  8. 穷途魑魅尚纵横: 在绝境中,妖邪鬼魅依旧横行,表达对社会黑暗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豺虎窟”比喻故乡的险恶环境。
  • 拟人: “哀歌短”赋予歌声以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如“久客思归”和“兵戈万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反映出在战争与病痛交织下的人生无常,抒发了对人性冷漠及家庭伦理崩溃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荒草: 象征孤独与凋零,代表战乱后的悲惨景象。
  2. 久客: 代表漂泊的游子,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3. 孝子: 反映传统家庭伦理的缺失与冷漠。
  4. 兵戈: 战争的象征,暗示社会动荡。
  5. 豺虎窟: 象征故乡的险恶环境,表现无处可归的无奈。
  6. 魑魅: 代表社会的黑暗与险恶,暗示人世间的邪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久客思归计不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
    C. 愤怒

  2. “丘陇十年无孝子”意指:
    A. 家庭和睦
    B. 孝顺的儿女稀少
    C. 乡村繁荣

  3. 诗中提到的“豺虎窟”象征什么?
    A. 美好家园
    B. 安全的避风港
    C. 危险的环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战乱对家庭与社会的影响。
  • 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自由的渴望,与李成宪的无奈感形成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有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更侧重于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李成宪研究》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
  4. 《杜甫与李白》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胜法寺兼简深公 海仙花 过白头桥 归雁亭 观旧题再书 观旧题再书 登普贤阁观桄榔树留小诗 酬张无梦 酬赠王益舜良殿丞 酬赠王益舜良殿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孔席不暖 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沥胆堕肝 先字旁的字 包含耸的成语 包含泼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寓的成语 走马上任 车间 嵥峙 乚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屮字旁的字 掷博齿 花貎蓬心 靡曼 籍取 一寸光阴一寸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