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10
作者: 曹植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仙人揽六著,对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飞腾踰景云,高风吹我躯。
回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馀。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俯观五岳閒,人生如寄居。
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
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俯瞰大地的情景。仙人把握着六种美好的事物,坐在博大的太山一隅。湘水女神轻轻弹奏着琴瑟,秦国女子则在吹奏笙竽。玉樽盛满了香醇的桂酒,河伯则献上了神奇的鱼。四海的局势如何,九州又将何去何从?韩终和王乔都在天街期待我。万里远路不足以步行,轻盈的身姿能直上云天。我腾飞而上,云彩如同景象般飘逸,高风吹拂着我的身躯。回头观望紫薇花,与天帝合而为一。阊阖门楼高耸入云,双阙高达万丈。玉树扶摇而生,白虎守护着门枢。我驾风游历四海,东行经过王母的居所。俯瞰五岳的闲适,人生就如同寄居一般。潜藏着光辉,养成了羽翼,缓缓前行。未见轩辕氏,乘龙而出于鼎湖。徘徊于九天之上,与君长相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韩终与王乔”均为古代隐士,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超脱世俗的心境。“王母庐”则是指王母娘娘的居所,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工于诗赋,尤其以他的抒情诗闻名。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身世显赫,性情豪放,作品多体现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
《仙人篇》创作于曹植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冲突之际,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渴望。曹植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中借仙人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仙人篇》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曹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仙人自由飞翔于高空,俯瞰大地,表现了他对超然物外的追求。诗的开头,仙人把握六种美好,传达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渴求。接着,通过描绘湘娥和秦女的乐器演奏,突出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美。玉樽和神鱼的意象则象征着生活的丰盛与神秘。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人生如寄居”这一句,突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曹植通过对自然与人世的描绘,体现了他对自由、理想与超脱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仙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的仙人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仙人在诗中把握了几种美好?
A. 四种
B. 六种
C. 八种
D. 十种
“人生如寄居”意指什么?
A. 生活安稳
B. 人生短暂
C. 人生充实
D. 人生无常
诗中提到的“湘娥”是指哪种角色?
A. 皇后
B. 女神
C. 战士
D. 仙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仙人篇》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皆有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曹植的诗更倾向于哲理性思考,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的个性。
推荐书目:
以上为《仙人篇》的详细内容解析和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