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8:00
向层楼一望,但无际,夜迷濛。正银汉斜倾,怒潮初落,天换秋容。愁侬。四更倦影,伴浮屠,孤耸对寒空。故把离愁唤起,带声飞过霜鸿。微红。漏火深松,如有客,隐灯篷。只幽思无着,云随高下,水隔西东。栏干,可怜倚遍,恨吟魂曾不肯来同。偏是怀人不见,半钩月吐前峰。
我从高楼向远处眺望,视野无边无际,夜色迷蒙。正当银河倾斜,潮水初落,天空的颜色也变成了秋天的模样。我心中愁苦。四更时分,倦怠的身影与浮屠相伴,孤零零地矗立在寒冷的天空中。因此我唤起离愁,伴着声音飞过霜冷的鸿雁。微微的红光闪烁。漏火的松树下,似乎有客人,隐约在灯篷下。只是我的幽思无处寄托,云随高低,水隔东西。栏杆上,我可怜地倚靠,恨不得吟唱的灵魂曾不肯来与我同在。偏偏思念的人不在,半轮明月照耀着前面的山峰。
何振岱(1642-1712),字子美,号慧舟,晚号思庐,清代诗人,擅长词和诗,尤其以情感细腻、意境悠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木兰花慢 塔江寺怀龚碧琴》写于何振岱对友人龚碧琴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感。此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体情感交织,诗人通过描写夜景和内心的愁苦,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孤寂与无奈。
何振岱的《木兰花慢 塔江寺怀龚碧琴》是一首充满思乡与忧愁的词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富有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孤独的心境。开篇“向层楼一望,但无际,夜迷濛”,营造出一幅幽静而广阔的夜色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入了诗人那种无尽的思绪中。
“正银汉斜倾,怒潮初落,天换秋容”这几句描绘了夜空中银河的倾斜和潮水的初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离愁。四更时分的“倦影”,令人感受到深夜的寂寞与疲惫,与“孤耸对寒空”的浮屠交相辉映,表现了诗人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的共鸣。
“故把离愁唤起,带声飞过霜鸿”中,霜鸿象征着远方友人的音信,诗人通过呼唤离愁而将思念寄托于鸿雁之上,展现了他对友人深切的情感。最后,诗人感叹“恨吟魂曾不肯来同”,表达了对友人的无比思念与无法相聚的遗憾,整首词既富有视觉美感,又充满了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孤独夜晚的忧愁心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离别的苦楚,充满了哲理和感叹。
何振岱的《木兰花慢》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安宁
“银汉”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银河
C. 河流
D. 湖泊
“四更倦影,伴浮屠”中,浮屠指的是什么?
A. 高楼
B. 佛塔
C. 岩石
D. 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