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2:57
木兰花减字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匀红点翠。取次梳妆谁得似。
风柳腰枝。尽日纤柔属阿谁。
娇娇小小。却是寻春人较老。
著便休痴。付与风流幕下儿古词云十五年来,从事风流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妆扮的情景,她用红色和绿色的粉黛装点自己,然而,梳妆之后,谁又能与她相媲美呢?在风中摇曳的柳枝,整日纤细柔美的身姿,又是谁的呢?娇小玲珑的她,却是寻春的人中显得有些年长了。只要妆扮就好,何必再痴迷?将这些美丽的情感都交给那风流的人儿吧,古人曾说:十五年来,我一直沉浸在这风流的生活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诗词中常常融入对风流生活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木兰花减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装扮的情景,表现了她的美丽与柔弱,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匀红点翠的妆容让人感受到女子的精致与魅力,但随之而来的“谁得似”则暗示了这种美丽的难以复制与瞬息万变。
在“风柳腰枝”一句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柳树的柔美与女子的姿态相互映衬,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妩媚。然而,随着“却是寻春人较老”的出现,诗人对时间的流逝产生了深深的感叹,女子的娇小与年长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岁月无情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付与风流幕下儿”作为结尾,似乎在告诫世人,过往的风流与美丽终将归于尘土,唯有把这些情感寄托给那些风流的人儿。整首诗在婉约与感伤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妆扮与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人对青春与美丽的珍惜,同时也揭示了风流生活的短暂与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匀红点翠”指的是什么?
“风柳腰枝”中的“风柳”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感叹“寻春人较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师道的《木兰花减字》更加直白地表达了对青春与美丽的感慨,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具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哲思。两者都反映了女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心理与情感,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以上是关于《木兰花减字》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