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13
《洞仙歌 赠潘季子花烛》
开年几日,喜蛮花香杂。
未尽春寒尚重祫。
正佳期十五明月团圆,
初一度,蟾兔阴阳开合。
王郎题赋罢,盼睐双星,
冉冉仙人下云阁。
自有板桥长,灵鹊殷勤,
休环绕绛河三匝。
问七夕何如上元时,
有处处张灯火花烟蜡。
开年几日,喜悦于花香四溢。
春寒仍未消散,节日的气氛依旧浓厚。
正值佳期,十五的明月照耀着团圆的时刻,
初一的月亮,蟾兔阴阳交替。
王郎的赋诗已作完,期待着双星的眷顾,
仙人轻轻地从云阁飘下。
板桥上自然有长长的身影,灵鹊在殷勤地追随,
不再在绛河上徘徊三圈。
我问七夕与上元之夜相比如何,
究竟哪里都有灯火、烟花和蜡烛的盛情?
屈大均(1568-1648),明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和人情著称。他的作品关注社会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洞仙歌》创作于元宵佳节,正是春节后人们庆祝团圆的时刻。诗中通过景物描写与人情交融,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节日的热情。
《洞仙歌 赠潘季子花烛》是一首充满节日气息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节日的欢乐。首联以“开年几日”开头,立刻引入了时节的转换,营造出一种迎接春天的喜悦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未尽春寒尚重祫”引出节日的浓厚气息,表现出对春天、节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佳期十五明月团圆”,直接指向元宵节,象征团圆与美满。通过“蟾兔阴阳开合”,不仅描绘了月亮的变化,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阴阳调和。接下来,“王郎题赋罢,盼睐双星”,描绘了文人墨客在佳节之际吟咏的情景,展现了文化氛围的浓厚。
最后两句“问七夕何如上元时,有处处张灯火花烟蜡”,通过对比七夕和元宵的节日氛围,突显了元宵节的热闹与喜庆。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诗歌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团圆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洞仙歌》是在哪个节日创作的?
诗中提到的“蟾兔”象征什么?
诗中描绘的“灵鹊”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