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5:27
愁边天地窄,寒雨复沈沈。
竟夕真无寐,披衣独苦吟。
壮怀残月落,交谊暮涛深。
便有中旗在,无为便爨琴。
在愁苦的边缘,天地显得狭窄,寒冷的雨水又淅淅沥沥地下着。整晚都无法入睡,披上衣服独自在苦苦吟唱。壮志豪情在残月下落下,交情在暮色中的波涛中显得深厚。即便有中间的旗帜,也无心去弹奏琴音。
作者介绍:夏曾佑,清代诗人,字子俭,号海鸥,晚号望海山人,生于1848年,卒于1907年。夏曾佑以其清丽婉约的诗风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描绘人情,尤其在抒情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夏曾佑的某个寂寞夜晚,正值寒雨绵绵之际,反映了他心中的愁苦与孤独,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答叶浩吾 其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恰当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开篇“愁边天地窄”,用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种压抑的心境,仿佛天地都在愁苦的笼罩之中。而“寒雨复沈沈”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加深了这一氛围,雨水的沉重似乎也在暗示诗人情感的沉重。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孤独而又坚韧的。诗人在“竟夕真无寐,披衣独苦吟”中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尽管面临着无法入睡的困扰,他依然选择用诗歌来发泄心中的情感。这种坚持让人感受到一种诗人的豪情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
后半部分“壮怀残月落,交谊暮涛深”则将情感的焦点转向与友谊的思考,尽管壮志未酬,但与朋友的情谊却在暮色中愈加深厚。最后两句“便有中旗在,无为便爨琴”更是将诗人的心境升华,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尽管有着某种象征性的标志,但却无心去追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友谊以及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思考,情感丰富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中“愁边天地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竟夕真无寐”中“无寐”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残月”象征着什么?
诗人选择在“寒雨”中吟诗,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