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2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29:35
逍遥堂会宿其一
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逍遥堂会宿其二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逍遥堂会宿其一
高耸的树木,伴随着午夜的风雨声。
误以为能在床上重温旧约,不知自己已经漂泊在彭城。
逍遥堂会宿其二
秋天来临,东阁的凉意如水般清冽,
客人离去,山公醉得像泥一样。
困倦地躺在北窗下叫不醒自己,
风吹动松竹,雨声凄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书法造诣闻名于世,作品多涉及政治、哲学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与兄苏轼久别重逢之际,表达了对旧约的追忆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多年的离散与重聚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
苏辙的《逍遥堂会宿二首》以其清新而又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与兄长在离别多年后重聚时的复杂心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在第一首中,“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通过自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夜晚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漂泊的无奈。诗句“误喜对床寻旧约”则流露出对往日友情的渴望,却又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令人感到一丝凄凉。
第二首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描绘了秋天的凉意与醉酒的状态,借“东阁凉如水”与“山公醉似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失落与迷惘。最后两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更是将这种孤独与凄凉推向顶峰,仿佛在诉说着在纷繁世事中难以自持的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亲情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逐句解析
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描绘了高大的树木,伴随着夜半的风雨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表达了对旧约的向往,同时感受到现实的漂泊与无奈。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秋天的凉意与朋友离去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最后两句将诗人困于北窗的无奈与风雨中的孤独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逍遥生活的追求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哪一年与苏轼重聚?
诗中提到的“彭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东阁凉如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 A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