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0:24
原文展示: 约己心全小,宽民德有馀。 外家恩泽少,先后礼容虚。 原庙因前室,中朝避册书。 功名不胜纪,四谥叹犹疏。
白话文翻译: 约束自己的心情虽小,却能宽恕百姓的德行余裕。 外家对我恩泽不多,而先后对我的礼遇显得很空虚。 原来的庙宇因为前室的关系而受到影响,中朝的册封也因而避开了。 我的功名无法超越记载,四个谥号的叹息依旧显得疏远。
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功名不胜纪”,反映出对历史和个人成就的思考;“四谥”则是古代对君王或重要人物去世后给予的称号,常常反映出后人对其功过的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以散文及诗词著称,尤其擅长律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太皇太后去世之时,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哀悼及对人生功名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权力及外戚影响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哀悼的口吻,回顾太皇太后的生平和她的影响力。诗的开头,作者通过“约己心全小,宽民德有馀”表达了对太皇太后宽厚仁爱的赞美,虽个人情感渺小,却为民众带来了无限的宽容与恩泽。接着,诗人又提到外家对她的恩泽较少,显示出政治权力的复杂性与外戚所带来的局限。
“原庙因前室”,进一步强调了权力的传承与影响,庙宇的兴衰与前室的关系密切,正如太皇太后的权力与影响力延续。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在历史上的功名难以超越,四谥的叹息则显得更为凄凉,表达了对历史评价的无奈。
整体来看,此诗不仅是对太皇太后的追怀,更是对历史、权力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太皇太后的哀悼,探讨权力、历史与个人命运,传达出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外家”是指什么?
“功名不胜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四谥”是指: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