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2:51
隔花清漏沉沉。又三更。只恐夜寒指冷罢调笙。庭月满。帘慵卷。雁声声。知否有人欹枕梦难成。
隔着花丛,清冷的时光悄然流逝,已是三更时分。只怕夜寒刺骨,不能再调动乐器来奏乐。庭院里的月亮已经满了,帘子懒得卷起。听见雁声阵阵,你可知道是否有人在枕边难以入梦?
本诗中提到的“月满”有月圆之象,通常象征着团圆、美好,而“雁声”则常常与思乡之情相连。雁在古诗词中常用以抒发离愁别绪。
袁绶,清代诗人,其诗风以清丽著称,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生平经历丰富,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深夜时分的孤独与思考,结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当时社会的氛围。
《相见欢》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浓郁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深夜月明、孤独思念的画面。诗的开头“隔花清漏沉沉”,传达了时间在夜晚的静谧与沉重,给人一种幽深的感受。夜晚的寒冷与不安,令人难以安眠,诗人通过“只恐夜寒指冷罢调笙”表达了对乐音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表的孤寂。
“庭月满”与“帘慵卷”相互映衬,月亮的圆满象征着美好的希望,但诗人却因懒散与疲惫而不愿去迎接,暗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雁声声”又引发了对远方的思念,雁鸣让人更觉孤独,令人想起可能远在天边的故人。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现了人对情感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又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庭月满”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雁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袁绶的《相见欢》更侧重于抒发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而李白的作品则在饮酒中寻求解脱与欢愉。两者在意象上都涉及月亮,但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