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0:53
寄衣曲
张籍 〔唐代〕
织素缝衣独苦辛,
远因回使寄征人。
官家亦自寄衣去,
贵从妾手著君身。
高堂姑老无侍子,
不得自到边城里。
殷勤为看初著时,
征夫身上宜不宜。
我独自辛苦地织素布缝衣,
远道而来的使者要把衣服寄给远征的你。
官府也会寄送衣物,
但最珍贵的还是我亲手为你做的衣服。
高堂中的姑姑年老无子,
无法亲自来到边城探望你。
我殷勤地希望能看到你第一次穿上衣服的样子,
征夫身上这衣服是否合适呢?
诗中提到的“边城”,暗示着古代战争的背景,许多士兵远赴边疆作战,士人和家庭的分离是常见的主题。此诗通过缝制衣物的细节,展现了对征人的思念与牵挂,体现了古代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张籍,字希白,唐代诗人,生活在中唐时期,曾任职于朝廷,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寄衣曲》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许多士兵被征召,家庭因此分离。诗人通过描述女性为远征的爱人缝制衣物的过程,表达对家庭、爱情的思念与关怀。
《寄衣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性在远离战斗的爱人时的心理状态。诗人通过织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织素缝衣独苦辛”便将读者引入了这种隐秘而持久的情感之中。女性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选择为征人缝制衣物,表现了她的辛劳与坚定。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可以感受到她的孤独和不安,尤其是在提到“高堂姑老无侍子”时,带出一种对家庭的无奈与思念。
同时,诗的后半部分中“殷勤为看初著时,征夫身上宜不宜”则表现出一种期待与不安,她渴望看到爱人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却又忧虑其合身与否,体现出一种女性的细腻与关怀。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衣物的关注,更是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对爱情和家庭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的情感纠葛,表现出一种细腻的关怀与深情。
《寄衣曲》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高堂姑老无侍子”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贵从妾手著君身”中的“妾”指的是?
张籍的《寄衣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有思念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家庭情感,而后者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所选择的意象与方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