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0:14
原文展示:
忠文文正二大老,苏李广平三舍人。
喜见通贤家子弟,自言得邑少风尘。
从来势利关心薄,此去溪山琢句新。
肯向西湖留数月,钱塘初识小麒麟。
白话文翻译:
忠文和文正是两位大老,苏和李是三位舍人。
我高兴地看到通贤这样的家族子弟,自言在这个地方少了些风尘。
自古以来,势利之人对友情关心淡薄,而你此行到溪山,将会有新的诗句诞生。
愿意在西湖多留几个月,刚好在钱塘初次见到小麒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著称,富有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陶前往清溪的送别之际,表达了苏轼对李陶的欣赏和对他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同时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是一首表达情谊和祝福的诗作。全诗开篇提到忠文和文正两位大老,体现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与认可,同时也展现了苏轼对文人道义的追求。接着,苏轼转向李陶,称赞其为“通贤”,显示出对年轻一代才俊的期待与信任。
在诗中,苏轼提到“从来势利关心薄”,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远,强调了真正的友谊在于志同道合,而非追逐利益。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倍感温暖,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深沉。
最后,诗人希望李陶能够在西湖驻足多留,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无限期待。西湖的美丽景象与李陶的才华相得益彰,暗示着他将在此地找到灵感,创作出令人惊艳的诗句。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让我们感受到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情怀与理想,充满了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采用了对偶(如“忠文文正”与“苏李广平”),通过对比强化了诗意,形象生动。同时,诗中隐喻与象征丰富,尤其“小麒麟”寓意深远,象征着杰出的人才与美好的未来。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送别为主线,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同时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忠文文正”指的是:
A. 两位年轻的诗人
B. 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者
C. 两位地方官员
D. 两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风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人世间的喧嚣与烦扰
C. 诗歌创作
D. 生活的简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与王维的作品。苏轼的诗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人文关怀,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