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

时间: 2025-05-10 04:20:54

诗句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20:54

原文展示: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原野上倚靠,凄凉的晚霞映照着大地。
河水奔流不息,远方的人思绪无穷无尽。
问候使者知晓秦国的过往,看山河识别大禹的功绩。
余杭是始皇帝停留的船只之地。
西北方向的舟杭山,尧帝时期的洪水曾系舟于山上。
稻田微凉,初声蛤鸣;柳树苍老,书虫半在其间。
荷花在风中翻白,莲叶在雨中退红。
追游的乐趣慰藉着晚年,寻求诗句如同儿童般的天真。
向北望去,苕溪蜿蜒流转,遥望震泽的通途。
烹鱼时得到尺素,好在紫髯翁的指导。

注释:

  • 徙倚:倚靠、依靠。
  • 秋原:秋天的原野。
  • 凄凉:形容景色或气氛的冷清、悲凉。
  • :使者、间谍。
  • 秦过:指秦国的历史背景。
  •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 余杭:地名,古时的余杭是一个重要的水运港口。
  • 荷背:荷花的背面,指荷叶。
  • 尺素:尺素纸,古代信纸,常用来传递书信。
  • 紫髯翁:指一位长胡子的老者,可能是某位高人或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苏轼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慨。苏轼在余杭法喜寺的绿野亭上,眺望吴兴的诸山,思绪万千。诗中不仅描绘了周围的山水景色,还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开篇的“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勾勒出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的景象,引发读者的共鸣。水流与人远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思绪随着流水而不断延展。接下来的“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历史的思考与自豪。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苏轼用“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生机,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生动描绘了荷花与莲花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最后,诗中提到“烹鱼得尺素”,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也暗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苏轼深邃的思维与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在秋天的原野上,孤独地倚靠着,周围的晚霞显得凄凉。
  2.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水流向天边,没有尽头;人远在天际,思念无穷无尽。
  3.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询问使者,了解秦国的历史;观察山川,识别大禹治水的功绩。
  4.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余杭是秦始皇曾经停留的船舶所在地。
  5.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西北的舟杭山,尧帝时代的洪水曾在此系舟。
  6.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稻田微凉,初秋蛤蟆开始鸣叫;老柳树下,书虫在书页上爬行。
  7.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荷叶在风中翻白,莲花在雨后退去红色的花瓣。
  8.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追寻游玩以安慰晚年生活,寻找诗句如同儿童般的天真。
  9.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向北望去,苕溪蜿蜒流转,远远眺望震泽的通途。
  10.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烹饪鱼时得到的尺素,正是因紫髯翁的指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流天不尽”,借水流象征时间的无尽。
  • 对仗:如“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如“荷背风翻白”,赋予荷花以动感。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使得整首诗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原:象征着成熟和丰收,同时也带有凋零的感觉。
  2. 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3. 蛤、虫: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生机与生活的细节。
  4. 荷、莲: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同时也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
  5. 苕溪、震泽:地名的使用,延展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文化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余杭”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D. 书名

  2. 诗中“水流天不尽”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水永远不会干涸
    B. 人生思绪无穷无尽
    C. 诗人的思考无边无际
    D. 以上都是

  3.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中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宁静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繁盛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心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在意象的描绘上,苏轼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豪放与个性。
  • 同题材的比较:两者在对自然的热爱上有共同之处,但苏轼更沉重,李白更轻快,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总览》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青县张树筠先生咏怀五首 其五 和青县张树筠先生咏怀五首 其四 和青县张树筠先生咏怀五首 其三 和青县张树筠先生咏怀五首 其二 和青县张树筠先生咏怀五首 其一 毕公房 忆龙门高逸人 将归冶城留别陈八炫林六敏 海口道上有述怀郑二宣 冬夜与高五秀才馆林八员外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路人皆知 包含饰的成语 并发症 望风响应 孤藐 目空天下 肀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骨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久开头的成语 包字头的字 轻洁 仗势欺人 摩弄 火符 刀山剑树 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