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

时间: 2025-05-03 11:21:05

诗句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05

原文展示:

遣兴五首
作者:杜甫〔唐代〕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蛰伏的龙在冬季沉睡,老鹤心向万里,昔日的贤人和俊才,即便未能施展才华,仍然遥望现在。嵇康虽死,但孔明却有知音。就像垄底的松树,所寻之地仍在。大雪霜寒,岁月久了便成了枯林。庞德公以前从未入过州府,襄阳的老人们,处士的节操是多么孤苦。难道没有可以治时之策,但终究还是怕罗网的捉拿。林木茂盛,鸟儿有归处,水深鱼群也会聚集。全家依靠鹿门,刘表又怎么能得到呢?我今日晚上忧愁,弟弟们各在不同的地方。不知生死,何况路途遥远。避难而四分五裂,饥寒交迫永远相望。难道没有柴门归家,但出门又怕虎狼。仰望天空中的大雁,鸟儿也有自己的行程。蓬草虽生无根,却随高风漂荡。天寒地冻万里,无法再归本丛。作为客子思念故宅,三年来门巷空旷。只见烽火连天,戎车满关东。生涯能有多少,常在羁旅之中。昔日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在东郊小路,游览宿于南山。烟尘阻隔了长河,树影如羽毛在岸边。回首曾经载酒的地方,难道没有一天能再归吗?丈夫们贵在壮健,悲惨的不是容颜,而是心中苦楚。

注释:

  • 蛰龙:指冬眠的龙,象征有才之人被埋没。
  • 老鹤:长途飞翔的白鹤,象征远大的志向。
  • 贤俊人:指有才华的人。
  • 嵇康: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因直言不讳被杀。
  • 孔明:指诸葛亮,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庞德公:指庞涓,未能成就大业。
  • 襄阳:地名,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的士人。
  • 罗罟:比喻捉拿的网。
  • 鹿门:地名,寓意依靠隐居生活。
  • 柴门:指家门,象征归宿。
  • 烽火:战乱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认识,作品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常以诗词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遣兴五首》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写于他生活困苦、漂泊不定、亲人离散的时期。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理想、归属感的思考,反映出他对时代的无奈和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遣兴五首》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诗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感叹,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中的“蛰龙”和“老鹤”意象鲜明,暗示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的沉默和孤独。接下来,通过嵇康和孔明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才华未遇的无奈与惋惜。

诗中反复提到的“归”,不仅是对故乡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杜甫通过对鹿门、柴门的描绘,展示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而“烽火”和“戎车”则象征着战乱频繁,刺痛着诗人的内心。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凝练,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蛰龙三冬卧:龙在冬季沉睡,象征着潜伏的才能与压抑的状态。
  2. 老鹤万里心:老鹤有着远大的志向,暗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3.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昔日有才之人,未能施展才华,仍然关注当今形势。
  4.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提到历史人物,引发对才华和知音的思考。
  5.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自然界的规律,象征着归属感的渴望。
  6. 我今日夜忧:表达诗人当下的忧虑。
  7. 岂无柴门归:提及归家的渴望,但又面临现实的恐惧。
  8. 仰看云中雁:鸟儿有行程,隐喻着人也应有方向。
  9. 客子念故宅:游子思念故乡,表现了对家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蛰龙”比喻有才之人被埋没。
  • 对仗:如“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仰看云中雁”,赋予鸟类行动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生命、理想和归属的思考,深刻揭示了时代的苦痛与个人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蛰龙:象征被压抑的才能。
  • 老鹤:象征追求理想和远方。
  • 松树:象征坚韧和归属。
  • 烽火:象征战争和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蛰龙三冬卧中的“蛰龙”象征什么? A. 有才之人被埋没
    B. 战斗的勇士
    C. 冬眠的动物
    答案:A

  2. “岂无柴门归”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归属的渴望
    B. 对旅行的享受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老鹤”象征什么? A. 年老无能
    B. 远大的志向
    C. 归隐田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描写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与杜甫的忧国情怀形成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有对未来的寄望,但更显乐观,与杜甫的沉重情感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见有高道举征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经陇头分水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草书兴字的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草书学习 主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智商 元恶大憝 斯大林选集 金字旁的字 包字偏旁的字有哪些?带包的汉字大全 身字旁的字 僚属 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草了事 视如陌路 建之底的字 花字拼音怎么写?花字拼音学习指南_汉字拼音学习 笔画少的字有哪些_简单易写的汉字汇总 出尘不染 包含卫的词语有哪些 分期分批 代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