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5:54
作者: 曹丕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端居若无悰。驾游博望山。
在宁静的居所中,似乎没有烦恼;驾车游览博望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博望山”在历史上以其险峻的地形和秀丽的景色而闻名,是游览和思考的好去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家,书法家。他继承了父亲曹操的文学遗产,创作了大量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折杨柳行》创作于曹丕统治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士人对政治动荡、生活压力的抒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本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烦恼的超然。开头“端居若无悰”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平和,体现出一种出世的情怀。接着“驾游博望山”,则将这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现出游览的愉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简洁却富有深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反思和对内心平和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博望山”位于哪个省?
填空题: “端居若无悰”意为在安静的居所中似乎没有__。
判断题: 诗人通过游览博望山来表达对生活的无聊和失望。(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曹丕的《折杨柳行》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折杨柳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