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6:57
《广陵于马上作诗》
作者:曹丕 〔魏晋〕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驻扎在江边的情形,江水滚滚而流,戈矛如山林般耸立,铠甲在阳光下闪耀。勇猛的将领怒火中烧,气势如虹。有人说江水宽广,但一根芦苇也能划行而过。通过不战而屈服敌人,收起武器称为贤良。古时的公族在岐邑开始削弱殷商的统治,孟尝在虎牢营中布阵,郑国的人因此而感到恐惧。充实国家治理,发展农业,先王的失败最终导致了灭亡。兴办农业于淮泗之间,修建房舍在徐方,权衡利弊,军队都欣然安定。哪里比得上东山之诗,令人感到深深的忧伤。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政治、战争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曹丕统治时期,正值三国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贤良政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广陵于马上作诗》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开头通过对江水的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戈矛如山,象征着战斗的来临。接着,诗人以猛将的愤怒和气势,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对“江水广”的反驳,强调了在战争面前微弱的个体的无奈。而后,诗中提到不战而屈敌的理想,呼唤着贤良之治,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将古代的治国理政与当下的局势相联系,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与期许。最后一句对东山之诗的感叹,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在对比激烈的战争与安定的生活中,透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忧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贤良政治的追求,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江水广”是用来表达什么?
a) 江水的宽广
b) 战争的危险
c) 和平的渴望
曹丕在诗中提到的“猛将”象征着什么?
a) 失去的希望
b) 勇气与力量
c) 绝望
“不战屈敌虏”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积极参与
b) 以和为贵
c) 无所谓
《静夜思》与《广陵于马上作诗》
两首诗在情感上有明显的对比。《静夜思》表现出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而《广陵于马上作诗》则关注国家的动荡与对和平的渴望,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