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时间: 2025-05-01 01:54:49

诗句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

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49

原文展示: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苏轼 〔宋代〕
初惊鹤瘦不可识,
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
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
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
葛洪川畔待秋深。

白话文翻译:

初时见到鹤瘦得让人认不出,
随后却又觉得云归了,却无处可寻。
三次路过门前,老者病死了,
一弹指之间,往昔与现在已然消逝。
生死之事习以为常,心中却无泪可流,
对故乡的思念难以忘怀,心中仍有所牵挂。
想去钱塘探访圆泽,
在葛洪川畔期待秋天的深邃。

注释:

  • 鹤瘦:鹤是一种优雅的鸟,通常用来象征长寿,鹤的瘦弱让人感到意外。
  • 云归:云彩回归,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给人以无尽的思索。
  • 三过门间:指三次经过文长老的门前,体现了对老者生死的感慨。
  • 存亡惯见:生与死是常见的事情,表达了对生死的淡然。
  • 乡井:故乡的池塘或村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 圆泽:指的是钱塘江边的一个地方,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 葛洪:古代道士,指的是葛洪所处的地点,寓意着对知识和长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含有丰富的哲理与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晚年,对友人文长老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死、时光流逝的思考。苏轼身处动荡的时代,经历了许多离别与死亡,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对友人逝世的哀痛与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开篇以“初惊鹤瘦不可识”引入,表现了诗人看到变化后的震惊,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变化无常。接着“旋觉云归无处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心灵的迷茫与无奈。

“存亡惯见浑无泪”一句,深刻表达了对生死的淡然,尽管经历了太多的生与死,心中却依然保持着一种无泪的沉静。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构建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惊鹤瘦不可识:初见鹤时,因其瘦弱而难以辨认,暗示生命的脆弱。
    • 旋觉云归无处寻:云彩回归,却又无处可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三过门间老病死:多次经过友人门前,见到其老去和逝世,体现了亲情的深厚。
    • 一弹指顷去来今:时间在指尖间流逝,生与死的交替令人感慨。
    • 存亡惯见浑无泪:生死已成常态,面对逝去的生命却无泪可流,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乡井难忘尚有心:故乡的情怀难以忘怀,心中依然牵挂。
    • 欲向钱塘访圆泽:想去探访故人之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 葛洪川畔待秋深:在葛洪川畔期待秋天的到来,象征着一种哲学的思考与生命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比喻:鹤的瘦弱比喻生命的脆弱。
    • 拟人:云彩的归去赋予了情感,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均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友人逝世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和友谊的深切怀念,展现了生死之间的哲学思考和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 :象征长寿与优雅,反映生命的脆弱。
  • :代表时光的流逝,给人以无常的感觉。
  • 乡井:故乡的象征,表达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牵挂。
  • 钱塘与葛洪川:象征着希望与归属,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着什么?

    • A. 长寿
    • B. 富贵
    • C. 忍耐
    • D. 旅行
  2. “存亡惯见浑无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死的无奈
    • B. 对生命的热爱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崇敬
  3. 诗人想去的钱塘是为了什么?

    • A. 寻找财富
    • B. 探访故人
    • C. 享受风景
    • D. 学习文化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另一首名作,表现了豪情与壮志。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是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与宇宙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但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象。
  • 《春望》(杜甫):诗中也有对生死与故乡的思考,但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宿湖边山寺 送使君 酬扬州白塔寺永上人 上元夜忆长安 经徐侍郎墓作 伤大理谢少卿 送友失意南归 鄱阳大云寺一公房 步虚词(太清宫作) 李湖州孺人弹筝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乱视 黽字旁的字 兄弟参商 歺字旁的字 含沙射影 身字旁的字 魄蜍 茅茨土阶 端本清源 挥楚 包含兰的词语有哪些 丫嬛 匕字旁的字 包含肴的词语有哪些 池结尾的成语 千载奇遇 毋字旁的字 璧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