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8:50
《嘲崔嘏》
作者:施肩吾
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有二十九个人考中进士,而五十七个人则像是看花一样,满是眼花缭乱的感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盛行与竞争激烈,诗人通过数字对比,讽刺了当时科举中许多人虽考试成功,实则不过是表面风光,内心却不如意的现状。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以讽刺、讥嘲为主,常借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创作背景:
当时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人趋之若鹜,诗人通过这首诗讽刺那些名利场上的浮华,表达对功名的冷嘲热讽。
《嘲崔嘏》通过简单的数字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独特看法。诗中的“二十九人及第”与“五十七眼看花”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成功与荣耀,后者则暗示着无数人的迷茫与虚无。施肩吾借此揭示了科举名利背后的人性和社会现状,虽有人获得了进士的光环,但在竞争的背后却有更多的人陷入了困惑与失落之中。
诗中使用的“眼看花”这一形象生动地传达了社会浮华的表象与内在的空洞,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施肩吾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数字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得讽刺的力度倍增。整首诗在短小的篇幅中传递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反映出诗人对科举现象的不满与对人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成功与失败的描述,揭示了功名的虚幻和人性的困境,折射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及第”指的是什么?
A. 失败
B. 考中进士
C. 参加考试
D. 退出科举
“眼看花”用来形容什么?
A. 成功的喜悦
B. 迷茫与困惑
C. 美丽的花朵
D. 眼花缭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施肩吾的《嘲崔嘏》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侧重于对科举的讽刺与人性的思考,后者则强调豪情与享乐,展现出不同的社会风貌与个体追求。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嘲崔嘏》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