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时间: 2025-07-27 23:37:46

诗句

蠹露宗通法已传,麻衣筇杖去悠然。

扬州后学应相待,遥想幡花古寺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7:46

原文展示: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权德舆

蠹露宗通法已传,
麻衣筇杖去悠然。
扬州后学应相待,
遥想幡花古寺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濬上人已经将佛教的教义传播开来,身穿麻衣,手持筇杖,悠然自得地离去。相信扬州的后学们会好好招待他,诗人远远地想象着他在古寺前的情景。

注释:

  • 蠹露:蠹虫与露水,指宗教或哲学的教义已经传播,隐喻其思想影响广泛。
  • 宗通法:指的是宗教的教义或法门。
  • 麻衣:指僧人的衣服,象征简朴与清净。
  • 筇杖:一种竹制的手杖,常用于行脚僧侣。
  • 扬州:古代文化名城,学术氛围浓厚。
  • 幡花:寺庙前的幡旗和花朵,象征着佛教的庄重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著称,擅长抒情及送别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濬上人即将返回扬州的时刻,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惜别与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与友谊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是权德舆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宗教和友谊的深刻理解。诗的开篇“蠹露宗通法已传”,一方面点明了濬上人的宗教成就,意味着他在传播佛教教义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智慧的钦佩。接着以“麻衣筇杖去悠然”描绘了濬上人简朴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最后两句则引申出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扬州后学的关心和对古寺前景的憧憬,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悠远的意境。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蠹露宗通法已传”:指濬上人已将教义广泛传播,显示其影响力。
  • “麻衣筇杖去悠然”:描绘濬上人简朴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归隐自然的态度。
  • “扬州后学应相待”:期待扬州的后辈学者以礼相待,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
  • “遥想幡花古寺前”:通过想象,表达对濬上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蠹露”比作教义的传播。
  • 意象:麻衣、筇杖、幡花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濬上人离去的描绘,传达了对宗教传播的赞美、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麻衣:象征简朴、清净的生活态度。
  • 筇杖:代表行脚僧侣的身份,隐含着追求真理的信念。
  • 幡花:象征着佛教的庄重与和谐美好的景象,寄托着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麻衣”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简朴
    C. 奢华
    D. 复杂

  2. “扬州后学应相待”这句表达了什么期待? A. 友人的冷淡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过往的怀念
    D. 对宗教的怀疑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的送别诗,展现同样的深情。
  • 《赠卫八处士》:王维的诗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权德舆:李白的送别诗多用豪放激昂的语气,而权德舆则更显温婉细腻,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 随州钱相公挽歌三首 江邻几迁居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三日醼集 和中道秋宴 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送方云秀才下第 送郑太保瀛州都监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杨州五题其五昆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书论 包含顽的词语有哪些 老泥 食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演古劝今 娇子 比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绳墨之言 训格之言 刮刮 似笑非笑 采字头的字 形影相守 年近古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